和朋友一起去濟南玩。去時坐的綠皮火車硬座。
我一般不坐硬座,通常坐高鐵,有時也坐長途汽車。普快便宜,不知道車票售出是不是無限量的,有無座票。因此造成火車上人比座多,很多人站著,過道很擁擠。
相比高鐵,普快的乘客更為多元。有因為沒買到高鐵票、文質(zhì)彬彬的白領,有返程離家提著大包小包東西、樸實的務工人員,有開學回學校、一臉單純的大學生……我在喧鬧擁擠搖晃的車廂里,似乎看到生活百態(tài)。
下面只是選幾個方面講一些我的感受和體會。
【關于親情】
面前對桌是一對穿著白色羽絨服的母女,女兒大概十多歲的樣子,母親臉和手布滿皺紋,但是兩人在擁擠的人潮中格外顯眼。她們在笑,是那種孩子般純真的笑,反正是我很少看到的笑。與周圍人(及我)滿臉的疲憊與不耐煩顯然不一樣。兩人嘻嘻哈哈玩了一會兒抻皮筋后,女兒側身躺在了媽媽的懷里,面色安容。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我媽,小時候我倆也經(jīng)常玩皮筋,她總是會玩很多花樣,記憶中我似乎每次都玩不贏她,她總是笑著交給我她的那些“花樣”。我媽現(xiàn)在應該正在家里和姥姥爸爸一起吃飯吧,如果我沒外出,我也應該出現(xiàn)在同一個飯桌上。
已經(jīng)在走道上站了一會兒的買站票的一家三口,穿著并不流行,大概都是幾年前的款式。那位父親的手里提了一袋黃澄澄的橘子,每有空座,那兩位略顯疲憊與蒼老的父母總是先把座去讓孩子坐。我想這是人之常情,在多數(shù)父母眼里總是孩子比自己重要。
17年暑假我和爸媽去武漢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坐的普快硬臥上中下。我那“笨拙”的身體總是爬不上最上鋪,我媽一邊調(diào)侃我身體“沒用”一邊費力爬上上鋪。去武漢要坐一夜火車,我們住在火車連接處,安靜的夜晚時分,車廂與鐵軌的碰撞聲格外突出。由于我高考剛結束還沒有得到足夠休息放松的脆弱緊繃的神經(jīng),這一夜我自然沒睡好,快到凌晨的時候,才因困倦漸漸入睡。我爸知道我那疲憊的神經(jīng),早上沒叫我,甚至乘務員來我們這換票的時候,低聲告訴乘務員換票給他就好。夜里幾次,他還特地從下鋪起身,為經(jīng)常踢被子的我蓋好被子,生怕他的寶貝女兒受涼。這些事情我又怎能不知道,怎能永遠不牢記在心。
有些人的關心,絕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的。他們或許從來不說愛,但是又無處不對你好。
【關于食物】
無論長短途,我總是習慣帶些食物在路上吃,一是怕餓,二是解決無聊。我常帶一些易剝水果和獨立包裝的小零食。我不喜歡帶那些味道較重的食物,車廂畢竟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環(huán)境,太“味兒”了,對其他乘客也是一種不尊重。但我不吃,并不能代表其他人也不吃。在火車上飯點吃上一桶泡面,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于是在我乘坐的綠皮火車上,臨近晚飯時分,有些人拿出提前買好的桶裝方便面,用熱水泡開后,車廂里便不均勻地飄散著一股泡面味。有人翹首尋找氣味的來源;有人捂著鼻子生怕聞到造成暈車;還有人吸溜吸溜的吃著面,似乎一桶面也可以緩解路途疲憊,寬慰人心。
記得小時候我總對免費提供的飛機餐十分喜歡,那時候幾乎每頓飯都吃家里做的,偶爾換個口味便覺新鮮。直到多年以后,我離開家鄉(xiāng)去外地求學,吃多了外面的飯,十分想念家里的菜香,也會盯著手里的盒飯懷疑當年為何對飛機餐那么熱衷。
【關于換座】
剛剛上車時我朋友的座被一對情侶占著,我朋友坐下后,我起先并不知情侶原來的座在哪里,隨口輕聲一問“能否換個座?”那男子似乎是很維護的樣子高聲且決斷地說——“不行!”我作苦笑狀,理解地說“好吧”。
我能理解這種情理之中的拒絕,就像我能理解并接受情理之中的要求一樣。
我原來的座位是9號,旁邊的一對年輕父母帶著兩個小孩子坐在那個帶著9號座的連續(xù)三個座上。我過去的時候,孩子的母親略帶歉意的說能否讓我坐在隔著過道的13號上,他們一家人想坐在一起。我毫無猶豫就同意了,反正我已經(jīng)不能和朋友坐在一起了,而且從道德角度分析,我當然也不能拒絕。
關于換座,我小小的心里也藏了一個小小的故事。今年元旦我和他一起回家返校,回家是做的高鐵鄰座,返校時因為車票難搶,我們只好買不同排的座。我記得他當時說,我可以和別人換座,還是可以坐在你身邊。他總是這樣,容易讓人產(chǎn)生錯覺,若不是我知道他拒絕過我,我還真會帶著少女心情泛著粉色泡泡亂想些什么。等上了車后,因為一些原因,他坐了我的座,我坐在他旁邊不屬于我的座上(后來我漸漸明白這似乎暗示了一切,我們不會在一起,他旁邊的座永遠不會屬于我,所有事情的發(fā)展都只是一場空歡喜)。每次上車遇到應該坐在我坐的位子上的人,他總會在對方向我詢問之前,耐心向?qū)Ψ浇忉尅L貏e巧,每次都是向小姐姐解釋,我只是在一旁默默抿唇看著,他說話時小姐姐們漸紅的臉頰證明我心中的想法——長的好看果然很多事情都很方便,沒有一個小姐姐能抵御得了他的顏值攻陷,都是欣然且害羞的離開并坐在他車票的位上。那些時刻,我似乎假裝有些理直氣壯地坐在他身旁了。
換座有時能體現(xiàn)什么,有時什么都不會體現(xiàn),只是為了方便。
【關于到站】
有出發(fā)自有到達。
火車走走停停,車上的人來了又走,換了一批又一批,或許帶著盼望下車,或許帶著激動下車,也或許帶著疲憊下車。從泰安站再次出發(fā)后,我在的車廂已經(jīng)不那么擁擠了,乘客們都在等待到達最后到站——濟南站。這時候,大家等待著同一個終點,奇妙的緣分使整列火車的人都要在同一個地方下車,然后各奔東西。
難道不像人生嗎?這輩子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有人僅是從你身邊匆匆而過, 有人只是陪你經(jīng)過一站就下車,有人從始自終都坐在你的身邊,但是到達你的站點的時候,只有和你目的地相同的人才會和你一同下車。
愿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也會遇到和你一同下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