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一場大聚會,親人相聚的節日。
因為持續幾天聽到廣播,各種溫馨告示,本市幾大公墓周邊,交通緊張,希望市民掃墓祭拜盡量選擇公共交通。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現代生活節奏,早出晚歸,整日忙于生計。清明節,一個哀思已故親人節氣,親人因此相聚,紛紛回到家鄉,上墳祭祖。其次,這是一個踏青的好季節,春天的腳步早已踏遍大地,百花齊放,萬物復蘇。家庭大聚會,上老下小,盡享天倫之樂。自行駕車溫馨和諧,雖擁堵不堪,卻一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道路擁堵,墓地緊張,資源日益稀缺
因清明來臨,前一周各種相關主題的討論,其中一條印象深刻。發達城市墓地價格已近離譜,甚至有某地市民承受不起,居然在郊外購得一套低價商品房專用于安放親人遺物,每逢固定節日,前去燒紙祭拜,相當擾民。強烈譴責之余,是否也應思考,此種行為,實屬無奈之舉。相比之下,或許是一條性價比較高之選吧。我想作為政府是應該出來做點什么了。
再忙再煩,不怠慢身邊親人
今天去了銀泰,爸媽去了聯華超市,小長假,居然客人比平時還少,可想而知,都去祭祖,或者去祭祖的路上了。現代人漸漸地轉變了觀念,不再怠慢親情,繁忙的工作,各式的壓力,整日的算計。在此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大好季節。回到自己的家鄉,見到血肉至親的親人。四面八方的親人因為一個主題,都紛紛的匯聚在一起,或許是另一種除了春節,又一個大型聚會了。
公墓其實并不大,上山只一條大通道,路遇幾撥熟人,聽到四周聊天,基本操本地口音。究其原因——落葉歸根。社會大熔爐的今天,無論異國或他鄉,入土一定不會家鄉,養育的故土。所以在公墓里,幾乎都是本地人,也成了唯有本地人的一場大聚會。人們的另一種思鄉情緒——落葉歸根。
祭拜祖先,叩拜行禮,更多是做給小輩看,做給身邊親人看。既是一種寄托哀思,此時念的更多的是,已故親人的好。那么當下的親人就在身邊,是不是應該珍惜當下。人生苦短,一同在世的時間屈指可數。或有種種矛盾與分歧。想想終有一日陰陽相隔,不要等到失去才明白昨日的不珍惜。處好今天,是為明天的告別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