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是一種游戲,人類自己給自己出的謎題,然后再想辦法找到答案。猜謎游戲的趣味性就在于出題人的絞盡腦汁和答題人的苦思冥想竟然在最后重合了。答題者不是靠歪打正著,憑的是努力和智慧,終于得到了謎底;而出題人也不用孤芳自賞,他的智慧和努力在謎底被揭開的那一刻得到了承認,同時還獲得了新的期待,期待一個更棒的謎題的出現。所以這才是游戲完美的結局,出題者和答題者都從游戲中獲得了激勵,于是我們好此不疲。
如果出這個謎語的人是上帝呢?比如上帝存在嗎?什么是存在?為什么人生充滿痛苦?我來到人世的意義是什么?什么是“我”?什么是幸福?猜謎依舊是一個游戲,我們依舊好此不疲,因為迷惘與生存同在。我們活著的每一天,只要頭腦清醒,我們始終都在迷惘的包圍之中,有無數的謎題需要破解。怪不得人一生之中說過的最多的話是“為什么”,而不是“我愛你”。
猜謎自有其趣味性,但也會令人絕望和恐懼,尤其是謎底遙不可及之時,難免會讓人想到放棄。將頭埋入沙子、掩耳盜鈴,畫面很冷,有點小幽默,但卻是大多數人的寫照。只要我們退出答題人的行列,自然這些謎題就遠我們而去??上С鲱}人是上帝,如果能給他畫張相,必是一個全知全能、喜歡惡作劇的小混蛋。他決不允許任何人選擇退出游戲,他有的是花樣讓鴕鳥抬起頭。不過這個游戲也同樣讓上帝好此不疲,因為答題人是一個叫做“智人”的人種,他們中總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想著“勝天半子”,于是上帝出的謎題居然一次次被“智人”找到了謎底。這也就是到現在為止上帝還一直絞盡腦汁不斷出題的原因。到底誰在難為誰?還真難說。
迷宮隱喻,就是人類面臨迷惘的真實寫照。從“象”上看,迷宮、謎語都不過是一種猜謎的游戲罷了。而我們所處在的迷宮還是一座移動迷宮,會不斷變化,會自動升級,而且你還永遠不知道迷宮外面是不是一座更大的迷宮。我們都是身處迷宮之中,所不同之處則是:有的人熱衷于找吃的、喝的,有的人熱衷于找鑰匙,有的人熱衷于找出口,有的人熱衷于組織聯誼活動搞party;搞Party太嗨了,于是有些人熱衷于把人群分成三六九等,讓一部分人做出犧牲和服務,而讓另一部分人能夠更嗨;還有一部分思維與眾不同的家伙,他們熱衷于去找入口,說只有從入口才能走出迷宮;當然大部分人是看看別人都在忙什么,然后選擇跟誰一伙就行了。迷宮,就是一座大一點的監獄,一個巨大的陷阱,因為足夠大,你說是伊甸園也不是不可以。
《易》之中,關于迷宮的畫面太多了,你看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這六個卦,是不是一群人走進迷宮、摸索前行、總結經驗、制定紀律、團結合作、終于走出迷宮的畫面。
而遁、無妄、中孚、大畜、大壯則是另一群人,原本想逃避,結果被關進了地牢,憑借中正誠信,終于修成正果,破繭而出。
也許你會驚訝,《易》的畫還能這么玩,沒錯?!兑住泛螄L不是一個猜謎的游戲,我們在玩象的過程中,品味一個個畫面背后的啟迪,同樣是樂此不疲。你仔細端詳“夬”,不禁心會酸,在迷宮之中,大家團結一心,可是一出迷宮,難免分崩離析(參見《看懂“夬”的卦象,學會敬畏》);你品讀“大壯”,何嘗不是一盆冷水澆下頭,你以為經歷了無妄,踐行了中孚,修成了大畜,又如何?小心外面是有“網”的(參見《看懂“大壯”的卦象,學會用網》)。《易》就是這么講理,永遠都會在最絕望的時候,告訴你只要秉持中正就有希望;永遠在馬上大功告成之際,告訴你眼前就是囚室、陷阱和礁石。
我們接下來就好好欣賞一下囚室、陷阱和礁石是什么樣的。
水雷屯,光打雷不下雨,這就叫做屯??簇援?,象倉庫,也象囚室,缺的是把鑰匙。
水山蹇,水下有山,這不就是暗礁嗎?看卦畫,雄關漫道真如鐵。
習坎水,坎坷連用,坎是坑;生活就是一步一個坎兒??簇援?,就是一個陷阱。
《易》借著“象”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就是:山水“蒙”就是破解“屯”的鑰匙,古人早就明白青山碧水是最好的老師,解惑答疑,有誰能跟大自然比?雷水“解”則是我們翻躍雄關的那副梯子,伴隨著隆隆雷聲,大雨終于酣暢淋漓地潑了下來。而與“坎”對應的“離”則告訴我們,福禍相依,生命永遠離不開水和陽光,但水火無情,坎是陷人的阱,離是捕鳥的羅。
我們繞了一圈,再次回到迷宮之中,《易》好像該說的都說了,但也好像什么都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