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魯木齊除了吃就是買,這次我們絕對是跟了資深吃貨來的。
吃
中午吃的那家特別好吃,一口一塊羊肉串鮮嫩多汁,贊不絕口。接著去水果店,跟老板都混熟了,啥都能免費試吃真是有點不習慣不好意思去試,新疆的水果有多吃就不用多說了。臨走前兒子說我還想吃點這個瓜子(他們幾個在試吃人家的瓜子),結果老板送了一袋給他。
晚上吃的那家不行,大家體驗到了原來不是隨便一個新疆人烤出來的東西都那么美味的。不過馕很不錯。
逛
在這邊去哪都要安檢,有的地方還要兩次,何況我們去的就是人人都會去的博物館和大巴扎。有人被隨機抽查很不高興,有人被抽查很誠懇接受。
皮膚黑黑的,眼窩深深的,再加上普通話有點調調的,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這樣的男士,仿佛覺得你是在跟外國人說話呢。
博物館挺好玩,因為他們的風俗跟我們實在相差太遠了。一下看到那么多的少數民族呢。
買
在新疆買東西是不是要很謹慎?我們說哪天要去喀納斯,出租車司機就建議別買東西,貴。我們去大巴扎,司機一路上也告訴我們,買東西該怎么弄,不能隨便拿啦之類,然后出價是很高的,要狠狠還價啦。我一聽就怕怕,我最害怕應對這樣的了。
結果到了一店,
A看中一物,六百最后一百成交。
這時我有了點安全感,覺得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可理喻,我就想買點葡萄干,兒子選了一種,問價八十,我覺得可以接受,就說要半公斤,半個還價的字沒出口,后來別人提醒還價,我才去努力,當然老板不會降低了。我給了五十應該找一十,她錢一收就放進口袋,馬上說沒有零食,非要我多拿點,可以看出這是她們的伎倆。
她們就是這樣的手段,我告訴了同行,我也沒有特別難受,要了十元其他的嘗嘗,正好那個是我當時猶豫要不要買的。
后來b又跟著我買了,一樣價格。
a看著東西不錯,但知道我們沒有還價,沒有買。
一會a看中奶酪,八十還到七十,買了一公斤,我和b也隨之買了。我還特意找夠零錢給她,她收錢時又說她自己沒零食,看到我準備好了有點驚訝,估計還有失望吧。
回來路上大家也在回味這個體驗,說a會買東西,而我沒有還價,是的,我說了一句看來我要跟著別人買,說要覺得不對勁,因為我還是想自己玩啥買啥呀。不過能夠便宜買到好東西也是相當不錯的呢。
話說大巴扎建筑蠻特別,哈密瓜三元一片好吃!除了貴,相對而言。
對了哈密瓜還有個模式,我不敢輕易開口買東西問價格,因為我不知道對方如何,總有種對方要打人的害怕,其實沒有那么夸張啊。
好不好玩
同行的愛逗小孩,問我兒子覺得好不好玩。
a:你覺得好不好玩呀?
孩子:這個,不知怎么說。有點好玩又有點不好玩。
a:那好玩是什么?
孩子:不知道啊,好像也不太好玩。
a:就是陪我們逛所以不好玩是不?
孩子:對。
不過買了吃的也不錯,我說。
這樣的游玩體驗,孩子是一般的,我解釋,因為他覺得他沒有參與,沒有“玩”什么。相對我們如果參加的是親子游或者親子活動的設計,就不一樣了,里面活動是以孩子為中心的,體驗式的,處處都是孩子參與的。所以孩子參加這些活動的時候都是比較投入的,自己是在“玩”。不過,這樣的活動一般就會避開這些人人都會去嗎景點,在深山老林里比較多,說得夸張點。
同行都感慨孩子懂得多,愛逗他,結果有時候反過來被他逗了,其實,是時代不一樣了。我小時候在天空無意中偶然看到飛機,簡直就像是中了大獎,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坐飛機飛上天空,那時感覺簡直是遙遠的夢啊,誰想到現在我夢想成真了?還要像埋怨天氣一樣總埋怨航班延誤之事。這個世界變化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