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冕冠軍勇士隊,從常規賽揭幕戰惜敗給火箭隊,到現在過去三場比賽只贏一場,這照理說不是衛冕冠軍勇士隊應有的表現呀!畢竟從球隊休賽期運營成果來看,球隊實力那是有增無減的!
難道衛冕冠軍球隊在衛冕賽季會出現這種狀態是通病嗎?難道兩連冠在近些年真的是那么難實現嗎?
答案肯定不是,從勇士隊73勝的那個賽季也能看得出來,開局的一波超級連勝重現展現球隊衛冕的決心,但這次衛冕征程恐怕跟過去那個時期大有不同,畢竟勇士隊所在分區西部球隊陣容變化較大。
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那就是西部球隊在過去休賽期出現大震蕩,從勇士隊面對的第一個對手火箭隊來講,雖然受傷的保羅沒怎么發揮,但是有保羅坐鎮,士氣大漲的火箭隊怎么會甘心被勇士隊擊敗呢?
再說后面兩支球隊在休賽期的一系列運作,鵜鶘隊補強隆多,雖遺憾沒能及時出場,但雙塔足以叫勇士隊全力鏖戰,而灰熊隊屬于比較傳統的球隊,雖然失去蘭多夫,但擁有更多球權的小加打出現象級表現。
照理說勇士隊在休賽期也是補強不少,在保留總冠軍班底的情況下,還在休賽期簽下尼克·楊和卡斯比等外線投手,實力肯定會比之前賽季更提升一個等級,但還是回到原先的話題,總冠軍球隊衛冕賽季通常會有通病。
這個通病看似不是特別明顯有說法,但往往會體現在球隊球員身上,有些情況看似極為合理,但事實上球隊正在悄悄發生變化,而最為關鍵的是球員對球場的松懈態度。
最明顯的是勇士隊在第一場和火箭隊的比賽中,球隊一度領先大比分,甚至有點“三節打卡下班”的節奏,但主觀因素是球隊太過輕敵,導致最終遺憾輸球,而客觀因素方面也有。
不能說格林傷退是導火索,也不能說杜蘭特絕殺超時是運氣不好,那僅僅是客觀方面的原因而已,最主要的是球隊球員在斗志方面有所下降,這才是致命因素。
勇士隊打法基礎是快速傳導球,加上球員配合極為流暢,才能擊敗任何類型的球隊,但唯獨常常在面對灰熊隊時碰壁,這點在新賽季中再次輸給灰熊隊又得到驗證。
灰熊隊打法極為傳統,就算少蘭多夫、托尼·阿倫和卡特等球員,球隊依然保持“肌肉戰”打法,就是消耗對方球隊球員體力,最終通過極為簡單的內線進攻手段擊敗對手。
這也是為什么勇士隊一上來就落后的原因,“背靠背”的勇士隊面對“以逸待勞”的灰熊隊,其實比賽早早就被后者控制,關鍵是看勇士隊能否反擊或者灰熊隊是否能將狀態保持到最后?
不然從紙面實力來比較,說灰熊隊能整場比賽控制節奏到最后,最終擊敗衛冕冠軍勇士隊,幾乎大部分人都不太會相信。
除所在分區球隊變化較大、球隊輕敵、對手特殊因素之外,衛冕冠軍勇士隊太過輕視對手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
這個“輕視對手”,不單單是在第一場比賽中對陣組建“燈泡組合”火箭隊的輕敵,而是對NBA聯盟所有球隊都有一種“輕視”的自信,畢竟球隊在過去幾個賽季拿到過73勝的常規賽戰績和十六勝一負的季后賽戰績。
但要知道越到后面的比賽,越是考驗球隊在前面比賽中積累的經驗,勇士隊也特別清楚,尤其是過去賽季杜蘭特加盟球隊的常規賽揭幕戰,馬刺隊上的一課讓球隊棒頭一喝,但還好及時做出巨大改變。
輕視對手,從過去三年連續打入NBA總決賽,唯一失利的那一次也是差一點點而已,勇士隊是具備這個“輕視對手”的實力,但從奪得2017年NBA總冠軍到過去的三場比賽,球員變化有點很大。
三年期間,拿到兩個NBA總冠軍,核心的球隊陣容都沒怎么變化,這是一件好事,但部分球員在休賽期頻繁的“自由活動”,必然會浪費大量訓練機會,而像庫里、杜蘭特超巨球員有著極強自律能力的畢竟是少數。
部分球員或多或少會出現狀態下滑,一方面是球員訓練時間減少,身體狀態還沒達到巔峰狀態,另一方面對于有過NBA總冠軍的球員,再度奪冠的渴望度會下降,這也是無法避免的“通病”。
隨著常規賽征程真正提上日程,勇士隊必須迅速反彈,要知道新賽季西部球隊對于西部這個冠軍都是極其渴望的,像擁有新三巨頭的雷霆隊,保羅加盟的火箭隊,被勇士隊在過去西決淘汰的馬刺隊。
NBA西部環境對于任何一支所在這個分區的球隊都是一種挑戰,但好的氛圍也必然能大大刺激球隊球員的欲望,真心希望勇士隊能快點覺醒過來,去沖擊兩連冠,那樣比賽才會更好看,才能大飽眼福。
就像NBA西部球隊整體實力強于東部,但如能做到騎士隊那樣的“淡定”,球隊也能拿到NBA總冠軍。同樣環境是會影響一個人,但至于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關鍵是看所處環境的那一個人到底如何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