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不同文章中看到:人生是一場修行。直到最近,才慢慢的領悟到,人生真的是一場修行。
人說修身養性,為啥是先修身,后養性。這是因為身體的需求會激發人思想上的需求,而至形成不一樣的性情。這就是為啥要先修身,后養性。
我們常說的修行之人多指寺廟中的僧人。他們簡樸、不問世事,遵守各種清規戒律。從顯性的看,他們衣著樸素,吃食簡單。從隱性看,他們克制己欲,從思想上剔除貪嗔癡念。
而我們凡塵俗世的人的修行呢?我們每個人在俗塵世界里沉浮,不斷改變自我,不斷經歷著塵世的悲歡喜樂。人生最終是自己的踽踽獨行,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世界本就是你一個人的,只是你需要的太多,才讓很多人跟你一起共享你的世界,在你需要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分享你的世界。
因為我們的欲望,我們生出無數種欲念與情緒。因此,我們渴望僧人般修身養性的生活。因此,在塵世中,我們在欲望的各個方面想向他們一樣修行。
看透人生,有兩種走向,一種是看清但仍然熱愛生活,另外一種是看淡人生,淡然處之。
有人選擇轟轟烈烈愛一次,此生不負。有人選擇相忘于江湖,紅塵牽絆,情終是空,人生實苦,情亦苦,斷情思,早日脫離苦海。這就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后一種常是佛門推崇的一種:人生就是這樣,順其自然。而前一種則是雖苦,但讓苦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一樣,但過程可以不同。
但普世大眾,有多少人又能夠在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呢。
人生是一場修行,怎么修行,修成什么樣,沒有標準答案。
能在實苦的生活中獲得生活、人生的智慧,我覺得就是一場成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