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就是學習效率低,成效不明顯。
看了很多課程,看過之后,如果讓我想想,老師主要講的什么內容,一點兒都想不起來;讀了很多電子書,翻看過一遍以后,書中的內容有什么地方能夠打動我,我也說不清楚;參加了咨詢對練,從頭到尾還是處于懵的狀態……
一學就會,一做就廢,深刻的體會到自己學習效率低下。
記得青青老師,是一個碩士研究生,她一名全職心理咨詢師,很榮幸搶到她的名額,參加她的溝通課程。
在課程的第三天,有小伙伴問她,我們是一邊記筆記一邊聽課,還是等到講完以后,事后將視頻發給我們,我們重看。
青青老師說,教給大家一個非常好用的高效學習方法,就是不管是在聽課,還是看書的過程中,只記一個框架,具體內容等課后,梳理課程或者是書籍,在此基礎上,回憶老師所講的內容或者是書中的所講的內容。
如果想不起來,再打開視頻看看遺忘的地方,重聽那一小段兒,繼續復述課程內容,以此類推循環,直至完全掌握,這是高效學習方法,特別適用于聽課和學習。
例如,老師講到邏輯6層次,只需要寫大的標題"邏輯6層次″,標注123456,然后注意認真聽課。
課后再回憶那6個關鍵詞,如果遺忘在翻出課程,找到那一段繼續,補齊筆記并回憶。
青青老師的這種學習方法與《輸出式學習》這本書講的一致,就是不管是在看一篇文章、一個短視頻、課程、電影,還是一本書,要帶著問題去看,在看的過程中,對自己有觸動的點,只需要記住關鍵詞,然后寫下兩三百字的所思所想。
輸入雖然重要,輸出更重要,考驗你是否掌握了一個知識點,就是看你能不能清楚的講出你所看到的內容,與你舊知識,產生鏈接,迸發出新的知識,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才是真正的學習。
知道了輸出的重要性,我也想嘗試看完一篇文章就寫感受,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或者是轉發,在轉發之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里面到底哪段話打動了我?由此段話我想到了什么內容,寫一段兩三百字的分享,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我以前光看書,看文章之后,書是書,自己是自己,完全的沒有任何所得,讓我去寫書評或者是一篇讀書筆記,都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哪怕轉發朋友圈,只寫短短四五十字感受,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說明我學習效率特別低,不善于思考。
理清問題所在之后,平時就要刻意練習,剛開始不能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兩三百字寫不出來,就寫一二十字,重要的是輸出自己的觀點,先完成,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