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這是杜甫的鄉愁記憶。詩里充滿了秋天的蕭瑟和作者的落寞。
在我的孩童時代,80年代的農村還處于貧窮階段,那個時候,我們老家還沒有通電。當然,月餅更是奢侈品。
孩提時代,把我的記憶和中秋節牽連到一起的,并不是月餅,而是月亮。
小時候的中秋節,我都會和奶奶去她的娘家走親戚。
小時候,奶奶的娘家有著一個大魚塘。那里是我們那些喜歡玩水的小孩的天堂。
魚塘里有荷花,有蓮蓬,有魚蝦,還有月亮...
白天,我們小孩幫家里采蓮蓬,蓮蓬可以生吃,也可以曬干了用石磨磨成粉,做成蓮蓬粥。
說到蓮蓬粥,可能很多朋友們沒有吃過,聽說可以清熱解毒的。
最難得是,親戚家還有一條小船,兩頭尖的那種小木船。劃著小船,迎著八月的涼風,穿行在一片荷花的綠色世界里,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在小船上,摘蓮蓬累了,我們就玩水。我們往荷葉上面潑水,看著珍珠般的水珠,一顆顆在荷葉上游走,集合成不同的形狀,又隨即隨風落下,真是好玩得不行。
到了晚上,大人是不讓我們劃船的,我們就玩月。
之所以叫玩月,是我們小伙伴的叫法。中秋前后,不止天上有月亮,水中也有一個月亮。
河塘中的月亮,看上去比天上的還要大,還要圓的。而且,不知是不是風的原因,水中的月亮是會移動的。我們會隨著月亮的移動而追跑,我們叫著“追月”。
不止有追月,還有打月。
我們用一根棍子,朝著水中的月亮從中劃開,就成了兩塊半月,隨著水波的抖動,兩塊半邊月亮也在水中跳起舞來,待水面平靜后,水中的月亮再次合二為一。
如果我們用兩根或更多的棍子,可以將水中月亮瞬間分成多種可愛的形狀。
如果用棍子在水中月亮的位置,順著一個方向快速旋轉,這時候的月亮就像快速奔跑的輪子,好玩極了。
當然,除了玩月,中秋晚上還有夜宵,石鍋鯽魚。
鯽魚,是從河塘里現撈的大鯽魚,絕對的天然野生。在鯽魚湯里,放了很嫩的那種荷葉一起煮。石鍋外面,是不用鍋蓋的,而是用幾片大荷葉蓋在上面。
不用我多說了吧,魚還未熟,周圍早已是香氣四溢,每陣香氣都直逼人的胃覺神經。
老一輩人,管這道菜叫“荷香石鍋鯽魚”。
長大以后,我再也沒有吃過如此美味的魚。
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雖然沒有肯德基,沒有哈利玻特,沒有月餅來過中秋節的年代,但我們童年的色彩并不是空白格。
采蓮蓬,追月,玩月,蓮蓬粥,荷香石鍋魚...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們經歷過,是不是每到中秋節,和我一樣,也會想起這些童年的有趣小故事?
上小學后的中秋節,家里依然吃不起月餅。
記得那時候,每個月餅要5毛錢,那3個月餅就是1塊5了,可以買一斤肉了。
所以,不寬裕的家里會選擇中秋節吃肉,因為在那個年代,月餅仍然不是過節的必需品。
當然,中秋到來時,飯桌上會更豐富些,除了肉,還有雞蛋,還有我喜歡吃的豆腐。
我那時喜歡吃豆腐,和一個女孩有很大的關系。
那時候,買豆腐可以不用錢,可以用黃豆換的。當時流行一斤黃豆可以換10塊豆腐,相當于一斤豆腐吧。
賣豆腐的是我們村里有名的豆腐西施,當然還有她的幫手,她的漂亮女兒,小草。
我去買豆腐,都會掐點,趕到只有小草的時候。
“小草,早上好,生意好好啊。”我好像永遠只會說這么一句話。
“生意還行,上水,你是來換豆腐的吧?”
“是的,小草,給你2斤黃豆。”
“好的,這是你的2斤豆腐。”小草大致地稱了下我的黃豆,麻利地給我裝好豆腐。
我對小草笑笑,拿過豆腐。
后來,我回家后,發現每次小草給我的豆腐多了1塊。變成了21塊。
我的臉不由自主地紅了,心中的小鹿在亂撞。
以后,每次去買豆腐,我都是掄著去。豆腐已經不重要,那里不僅可以看到小草,還可以和小草說幾句話。
當我發現小草給多我豆腐后,我會從家里偷偷地多加2把黃豆,放在袋子里。
“小草,2斤黃豆。”我笑著把黃豆遞給小草。
“上水,給你2斤豆腐。”小草同樣不點破,也笑著給我豆腐。
只是后來的2斤豆腐,變成了22塊,或23塊。
以至于后來,父母向別人介紹我的特點時,不忘加一句:這孩子特別喜歡吃豆腐。
我上了初中后,我家過中秋節時,卻不再吃豆腐了。因為小草搬走了,去了城里。
小草走了,我也就不再愛吃豆腐了。
小草走了,我甚至發現,故鄉的月亮也廋了,冷了...
那個愛笑的小草,一笑有兩個好看酒窩的小草,那個曾經占領我小學時代全部懵懂想象力的小草,就這樣消失在我青澀的記憶里。
但是很多年以后,每當回家過中秋,我都會說想吃豆腐,家里人就會特意為我煎一盤豆腐。
他們可能不會知道,我看到豆腐,會想起可愛的小草,想起給多一塊豆腐的小草的故事。
時光變幻,我和小草再無交集,這成了我一生的遺撼。
難怪人們會在過中秋時說:月有陰睛圓缺......
初中的最后一年,我發瘋似的改掉貪玩的毛病,開始猛搞學習.
當然,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
班上的學霸,扣子,她的成績很好,也很愛學習.
扣子不是那種外表可人的女孩,很普通的一個女孩,但在我的心里卻不普通,因為她是全年級的學霸.
但扣子喜歡的人,不是我.是另外一個班的一個男生,也是一個學霸.
于是,一個堅定的念頭,在我心里堵成一道鋼鐵長城:我也要成為學霸!
我也要讓扣子喜歡我.
當然,寸有所短,我雖然進步了很多,但離學霸始終有一步之遙.
那時的扣子,就像是我前面的月亮,給我光明,也給我迷茫.
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馬上就要初中畢業了,人們說中秋節也是團圓節,我決定在中秋節,向扣子表白.
一些同學寫的一些什么愛呀,丘比特呀,太俗氣.
我的表白必須不走尋常路!
我以前自學過一段時間的畫畫.對,以畫傳情.
既然是中秋節,不變的主題,就是嫦娥奔月.
我精心地畫了一幅嫦娥奔月圖.畫面上端是一輪發光的圓月,美麗的嫦娥仙子正飛舞著,緩緩地奔向圓月.
畫面下端是一片青綠的草地,一頭牛正在埋頭吃草.
牛的旁邊是英俊的牛郎,雙眼正深情地望著天上,并展開雙臂向天上的嫦娥發出愛的召喚...
我在畫面中間寫著:扣子,中秋快樂,上水.
我趁著扣子不在教室,將畫放在了扣子的書包.
第二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學校放假一天.
我第一次覺得那年中秋的月亮,是那么的圓,那么的可愛,仿佛全身金光閃閃.我甚至覺得,扣子就在月亮邊上向我招手.
返校后,我卻發現扣子,并沒有對我含笑,也沒有對我招手.
晚自習前,扣子的同桌將我的神作還給了我.
我問她: “扣子怎么說的?”
“扣子說,讓你自己看畫。”
我接過畫,只見畫中間寫了幾個大字:對不起,我不喜歡比我笨的男生。
真是莫名其妙,畫那么傳神,韻意那么深遠,怎么要拒絕我,還要說我笨呢?
真是高山流水,知音難尋。
絕對是天妒英才。
一年后,我已經讀了高中了,無意間在一同學的漢語大辭典上,翻起嫦娥奔月的典故。
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文化真可怕。
當然,那幅嫦娥奔月,是我的處女作,也是我的封官之作。
只是,每到中秋節,想起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心里都有一絲堵的感覺。
我終就成不了學霸,我終就錯過了扣子。
這些年的中秋,我吃上了精美的月餅,但故鄉發生的那些小伙伴們玩月的故事,那美味的荷香石鍋魚,那些年小草可愛的笑容,給扣子的畫,都隨著滴答滴答的時光指針,越飄越遠。
那些笑聲,那些故事,從我的腦海,一直飄向故鄉的月亮。
月亮走,我也走,一直走到故鄉的家門口...
今夜,月亮被鄉愁咬去了一口,我把它悄悄珍藏,把鄉愁掛在了我最熟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