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是快50歲的人了,但一直覺得還沒長大。
許多事情不是想著有父母,就是還有岳父母。
總覺得許多事情該他們做,他們做不好我還生悶氣。
比如做了不可口的飯菜,比如家里收拾的不干凈,等等,自己是只想著等父母做,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動手。
直到母親生病住院,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以后,爸爸把我和弟弟叫到外面到花園里,鄭重的問,該選擇什么樣的治療方案。
爸爸和弟弟都不說話,只是抽煙。
我也沒有想好該怎樣辦,或者說這之前就從來沒有想過。
現在爸爸和弟弟都在等著我拿主意。
看著爸爸那期待的眼神,突然想起每次走路,爸爸都不由自主的跟在我后面;每次吃飯,家人們都要等我上桌才開始;每次家里發生的事情都是最后一個征求我的意見,猜我是怎樣想的。
原來,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應該什么事情都想,有我爸呢,我媽在,那個事情會有人做。
我才知道我長大了!
一種責任油然而生,該考慮父母健康,養老了。該考慮為家庭為家族做點什么了。
一晃父親70多歲了,不應該再苛求父母為我們做什么了,而是該我們孝敬父母了。
父母不欠我們什么,我們有的就是感恩,報恩。
感恩報恩!
我長大了,該承擔做兒女的責任了!
這個責任,有對父母的孝順、對家庭的關愛;還有對親戚朋友的應做的份內的幫助。
這個責任也包括,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問候,把生活的鏡頭對向父母,常回家看看。而不是不聞不問,等著父母給我們電話,有事了才想起電話。
突然想到武志紅的一篇文章,里面談到“巨嬰”一詞,他還有一本書《巨嬰國》,里面有一句話說:我們百分之九十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上是嬰兒。
我長大了,到現在才知道有幾件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得接受:
1)你的父母會離去。
2)你會老去,而且會需要別人照顧。
3)孩子會逐漸遠離你,他會慢慢長大。
4)你會死去,而且你很可能不知道時間地點和方式。
5)你改變不了任何人,你也占有不了任何人。
6)你回不去了,任何事情都是僅此一次。
7)誰都不欠我們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要求別人為我們做什么。
我長大了,到現在才理解“父母在,家就在”的真正含義。
原來父母在,不僅是物質上的家,更是精神上的依托。
我也為人父了,但一想,抱起自己的孩子時眉開眼笑,可對待自己的父母,確實沒有什么更深的印象,總感覺是自己人,不見外,想和父母怎樣說話就怎樣說話,高興了就笑不開心就發脾氣,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的感受,怎么樣父母都不會生氣,但至少應該和顏悅色,不該橫眉冷對。
過去,我們孝敬父母,是給父母買東西,花錢。但現在,父母對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并非一定要吃好的喝好的。其實做一頓家常飯,到父母面前叫一聲,“爸爸,媽媽,吃飯了!”父母吃起來也是挺香的,相反,你把山珍海味往餐桌上一擺,一言不發,或大聲吆喝,即便是在好吃的東西,父母也吃不香。
中國古代的《孝經》里也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謂的孝敬,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
孝敬父母,孝心要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應該與父母好好說話,但孝敬父母,又不絕僅僅是是與父母好好說話這么簡單。我們除了與父母好好說話外,還應該心里有父母,能夠理解關心父母。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言:豬馬牛羊都能有反哺的本能更加不用說人了,如果你不敬養父母就不配做人,如果我們養父母沒有敬,和豬馬牛羊有什么區別。這就是說對待父母的態度,有行為卻沒有好的態度。態度很重要,好像我們下班同家,感到累得要命,而爸爸躺在床上,吩咐倒杯茶給他暍。做兒女的茶是倒了,但端過去時,沉著臉,把茶杯在床前幾上重重的一擱,用冷硬的語調說:“喝嘛!”在兒女這樣態度下,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難過,這是絕不可以的。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言:以什么樣的態度呢?我們對待父母要像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照顧孩子那樣。不為人父母是體會不到這一點的。如果你已經有兒有女,那就體會一下當孩子生病時你是什么感覺,那么我們對待父母也應該是這種感覺。
父母去世,年年祭拜,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就像父母要回來一樣。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言:不要陷父母于不義,父母有錯就要委婉的提出,但是不要太過于讓父母難堪。父母不在多年后,才可以對一些事情有自己的重新決斷。一:父母的一些規定和規范是經過歷代不斷總結出來的,你還年輕并不一定能夠認識清楚那個是對那個是錯,三年是個約數我們需要一定時間的判斷,不能操之過急;二:新一代對于上一代留下的不合理之處,即使認為弊端重重,也在一定時間內不動,可以表明新一代對上一代及其團隊、班底多年奮斗創業艱難的尊重。
我長大了,我知道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責任,始于生而終于死,它涵蓋了人們生命歷程的全部。一個人從生到死無疑是在承擔責任中生活。責任使人生綻放光彩,是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體現。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都有責任的由來和產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對國家的責任。
父母給了我們血肉之軀,百善孝為先,這是贍養父母的責任。
我們都有能力也有權利活出最美的自己!生命是分享,而不是相互去承擔。父母先盛滿和給予自己,再給孩子,同樣孩子也先給予和盛滿自己,再給父母。
責任是一盞航標燈,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會迷途;責任是一副擔子,挑起它,我們才會擁有充實而有價值的人生。 責任是真正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