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在家時總感到害怕,晚上睡覺不敢深睡,閉上眼睛總感覺有不干凈的東西在我左右,我應該怎么辦?
這不是恐怖電影里的情節,而是一位焦慮癥患者的自述。
醫生建議她:“要明確告訴自己由焦慮而產生的恐懼對象從未真實地出現過,要鼓勵自己不斷放松,病情才能慢慢得到緩解。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每年因抑郁癥而選擇自殺死亡的人數高達100萬!同時,抑郁癥的“同黨”——焦慮癥也在不斷蔓延,造成的身心傷害相比抑郁癥有過之而無不及。
抑郁癥與焦慮癥同屬精神科疾病,醫學界至今對兩者的病因并不能給出明確的解釋,除去外部環境原因,與人體自身的遺傳、生化、神經內分泌、神經再生等都有一定的聯系。
焦慮癥臨床表現為緊張、坐立不安,心悸、手抖、尿頻等,而抑郁癥則更多地表現為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認知功能損害、軀體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單純產生焦慮、抑郁的情緒并不等于患上了焦慮癥或抑郁癥,以抑郁癥為例總結了3個典型的臨床判斷標準,以供大家參考:
1.時間標準:沉浸在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負面情緒持續三個月以上仍不能得到緩解的,你可能患上了抑郁癥。
2.痛苦可控程度標準:抑郁癥常常伴隨著強烈的精神痛苦,當痛苦及其影響超出自身能力控制的范圍,你可能已經患上了抑郁癥。
3.日常社會功能影響程度標準:因自身負面情緒或伴隨的身體不適(心悸、惡心、失眠)而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社會功能,甚至導致喪失部分功能,那你極可能已經患病。
你有沒有對一種事物莫名恐懼且無法自拔?怕高、怕鬼、怕密集,這些常見的問題可能是由焦慮癥所造成,下面的問題是否在你身上也曾有過?
患者:你好醫生,近兩年來,我一個人在家時總感到害怕,晚上睡覺不敢深睡,閉上眼睛總感覺有不干凈的東西在我左右,我該怎么辦?
您的情況并不是單純的睡眠障礙,而是一種焦慮癥。您的害怕與擔心很多時候應該不僅僅局限在睡眠上,而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而言,緊張、擔心、害怕等情緒是焦慮癥的主要表現,這種情況下人越是緊張,相應的害怕感也會越強烈,如果能及時得到放松,相應的癥狀就會慢慢減少,因此治療的方法應放在如何放松自己與正確調整心態上。
現階段應該盡量減少擔心的次數,驗證擔心的對象是否符合科學原理、是否真實存在,要明確告訴自己由焦慮而產生的恐懼對象從未真實出現過,用這樣的方式鼓勵自己不斷放松,病情才能慢慢得到緩解。此外,建議您適時到專業精神康復科進行一系列的病情評估,并進行科學治療。
失眠傷神類:
夢碎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連做夢的資格也沒有!你是否總是一夜失眠到天亮?不妨看看下面幾位的問題。
患者:我的孩子今年讀高二,她每天晚上總是做夢,導致白天上課精神不好,學習成績一直下降,現在人也變得很自卑,產生了自閉情緒,甚至不喜歡和同學交往了,她的心情日記也時常流露出想離開世界的情緒,我真怕她想不開,我該怎么辦?
根據您的表述,我認為您孩子的癥狀多半都屬于抑郁癥的表現。如今青少年抑郁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網友也提出了相同的問題。現在,受學習、家庭、人際交往等壓力的影響,以高中生、初中生為主的學生群體產生抑郁的現象十分常見,您孩子表現出的自我封閉、不開心、情緒低落都是抑郁癥的表現,具體情況需專業精神康復科對其晚間睡眠質量、白天精神狀態進行有效的評估后,再對癥治療。
產后抑郁類:
寶寶的加入是多么開心的事情,什么?你說你的脾氣卻變壞了?不少女性在產后都出現了情緒變差的狀況,這很有可能是產后抑郁!
患者:我在生完孩子后,明顯覺得脾氣難以控制了,每次孩子一鬧就會莫名其妙地脾氣暴躁,老公的脾氣有時也非常暴躁,夫妻倆經常鬧矛盾鬧冷戰,總覺得自己像個神經病,您說我是怎么了?
我認為您的情況是典型的產后焦慮。很多女性產后都會產生一些焦慮、抑郁的情緒,而在外人眼里總會認為這些情緒是她們忙于家庭事務而造成的煩躁,或者是由于夫妻摩擦產生的負面情緒,屬于正常現象。其實并不是這樣,產后焦慮是一種典型的抑郁障礙,促使它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種,一般而言產后內分泌的失調、產后家中新成員的增加等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導致這種癥狀的常見原因。很多人并不將這種現象當做疾病就診,因而難以得到規范性的治療,導致病情不斷惡化,建議您盡早前去專業精神康復科進行評估治療。
“沒有治不好的抑郁癥,只有不聽話的病人”
醫生提示:規范治療很重要
“沒有治不好的抑郁癥,只有不聽話的病人。”想要盡早治愈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患者在擺正自身心態的同時到專業機構進行規范化治療才是出路。
專家強調,對抑郁癥的治療千萬不能三天打魚兩天嗮網,要堅持長期治療。他見過很多患者嘗試輾轉數家醫院,嘗試數位醫生進行診治,但卻一直沒能固定治療,“患者一定要信任醫護人員,樹立正確的醫療觀念,積極尋求治療,才能將抑郁癥徹底根除!”。
值得警惕的是青年群體患者的總數在不斷增加,針對這一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家長對孩子生活的強制規劃是導致青少年群體易患抑郁、焦慮的主要原因,父母應該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切記要讓孩子保持愉快輕松的身心狀態,不要盲目追求孩子成績高低,謹記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