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什么東西,在某一時刻,觸動了我。讓我想要去做,或者說,覺著應該去做某件事。事畢,個人得到滿足亦或它種方式的獎勵,那么下一次,也許我還會做這件事。長此以往,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這些過程就會發生。所以,我都說了些什么?我描述了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
? ? 習慣養成的四階段中,切入點是“有意識無能力”階段。有沒有感覺哪里莫名的熟悉。對,看了小伙伴的收獲分享后發現,這跟古典老師說的能力四階段很像。習慣養一個成一個,也是一種能力呀~好,重點在于,首先有意識的關注這件事,就會慢慢發現欠缺的地方在哪里,出問題的環節在哪里,查漏補缺查漏補缺,先要有查才有后續。
? ? 在有意識的思考中,我發現一個問題。本人略宅,因此無聊時,煩悶時,焦躁時,難過時喜歡看個電視瞅個綜藝。但是,一看就停不下來不說,停下來后,先前情緒并無半點消弱。結合老師說的TMBRT模型,分析以上案例。焦躁難過等負面情緒為觸發器,觸發了從情緒中解脫的動機,引發了看綜藝看電視愉悅自身,轉移注意力的行動,得到了忘卻負面情緒的獎勵,并且一停止就得到負面情緒再次襲來的懲罰,久而久之,一有情緒低潮或者波動,第一選擇就是開電腦看視頻。。。案例說到一看就停不下來,個人覺著,除了懲罰的這一說法,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看視頻過程中忘記舒緩情緒的動機,轉變為了解故事走向情節發展的動機。我是覺著這點特別難控制,通過時刻注意來治標?(有種老師說的防范獎勵的感覺,伙伴們誰這一塊理解了可以來指導我下不~)另外,分析所得動機應為外在動機,內在動機可以歸位某方面能力不當,希望提升能力。(因為王小波不是說憤怒是無能的表現嗎,我覺著很多負面情緒都是能力不足帶來的。)綜上,因在下次遇到此類觸發器時,一靜止(12s開關),二認識情緒了解情緒級別,三了解情緒原因,四判斷情緒是否必要,五盡力解決引發事件,六能力不足時尋求外界幫助,七記錄總結。
? ? 微末感悟,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