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需求場景采集后,會梳理出很多需求,那這些需求做還是不做,什么時候做(優先級),就需要產品經理想清楚來定下來。
一、功能分類
在對需求排序之前,首先先要了解需求有哪些分類,哪些是重點?
基礎功能:必不可少的功能,如果沒有,用戶會極其不滿,如果有,用戶也不會特別滿意;
亮點功能:帶給用戶驚喜的功能;在用戶研究中可見;如手機中的手電筒、IM產品中的撤回功能;而小公司的亮點功能,可節約成本,做錦上添花的功能;大公司/產品可以不必節約成本,通過市場調研研究亮點功能;
期望功能:用戶表述出來的需求;屬于用戶研究中需要研究人性和價值觀的深層次需求,如游戲產品中,展示好友排行榜功能,從人性中存在攀比虛榮的心里出發,會促進用戶參與;
無差別功能:做不做對用戶沒有差別;
反向功能:功能引起客戶討厭,但在多邊形的平臺產品中,反向功能就是需要做的,例如廣告功能,用戶不喜歡,但賣家喜歡。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
首先,來看看一個功能所具有的屬性:
A商業價值:由用戶需求或者用戶遇到的問題決定;
B實現成本:由產品功能,即解決方案決定;
C性價比 = A價值 / B成本
A價值判斷
△ 廣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產品覆蓋的用戶群體有多大,這也意味著產品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但廣度是潛在用戶數*單個用戶價值來決定的,2個條件結合考慮才能確認,例如餐飲行業里日常餐和只接婚慶餐的潛在用戶數據量差距很大;但并不是用戶數量越大越好,比如銀行的VIP業務,金卡、銀卡、白金卡、鉆石卡,用戶數量越來越少,但是單個用戶價值非常高,一個單個用戶價值可以抵上幾萬個初級用戶;
△ 頻度:需求頻次 * 單次復雜度
△ 強度:不可替代、緊急、持久
強度指是否是真實剛需。不可替代是指是不是很容易被其他功能替代;是不是特別緊急需要上線功能,保障營銷手段推進;持久是指功能做好后,用戶使用的周期是多久,是用幾天還是用幾年
注意:產品的不同階段,從廣度、頻度、強度會有不同側重點。
B成本評估
判斷成本,需要考慮人力、時間、金錢等
而商業價值 /? 成本=性價比,是否值得高投入;
三、如何打包需求
決定做哪些需求,同時也決定著一個版本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打包需求也就是從整個分析出來的需求里,決定做哪些功能,哪些功能延后再做,或者不做;
基礎功能,必做,要留足資源;
亮點功能,在產品初創期,先實現個別低成本;
期望功能,先做性價比高的;
無差別功能,無需做,低成本驗證即可;
反向功能,權衡利弊后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