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出頭。本該是陽光燦爛,花一般的青春年少。友誼、愛情、游戲、學習、工作,這些應該正是擁有、投入的時候。大把大把的光陰,可以讓他享受生命的快樂。
可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只戰戰兢兢、偶而小心翼翼地伸出一下頭的小烏龜。絕大部分時間里,他蜷縮在龜殼中。他覺得自己蠢,在外面受人欺負,不被人喜歡。他害怕一出去,就會有人嘲笑他、欺負他、打死他。只有躲在龜殼里,他才有絲絲的安全感,才有絲絲的快樂。這個龜殼就是他的家。
可是,總有人想把他從龜殼中拉扯出來,從讓他踏實的土壤里拔出來。伯父、堂兄、姑父等等這些親人,不斷要求他出去打工、出去謀生、出去賺錢。這讓他無限煩惱,無限恐懼。
可是他還是出去了,因為不去的話,就會挨罵,罵他“逆子”,罵他“不長進;”就會被威脅“收了他”,他把這話理解為要殺了他。
可每次到一個地方,他都呆不長久。他一次次逃避,一次次抗拒,以他特有的,讓人無法理解的方式。
他在工作時故意把人推倒;躲在工廠隔熱層里,幾天找不見人;幾個星期不洗澡、不換衣、把大小便解在宿舍里;睡覺時把自己的手腳捆起來;偷偷的從打工的廠子逃跑……
從一個地方逃離,又被送到另一個地方;從近地方回來,又被押到遠地方。種種的戲碼先后上演了幾年。
最后,他又一次逃回了家。這次回家,有幾個月。在家里,他是安心的、開心的。但他總擔心父母親戚又會趕他出去打工,所以他又時時處于焦慮、煩躁狀態。焦躁到想自殺。
日子滑到了盛夏。這是個毫無預警的,如往常般不惹人重視的傍晚。炊煙四起,倦鳥歸巢,人們在家吃晚飯了。
他在外玩累了,回到家中。廚房外,母親在撿柴;廚房里,父親在看手機。他坐在灶臺邊吃飯,一碗冷菜、一碗冷飯。三個人靜靜的,不做聲。這時,父親說了一句:“8點鐘了”打破了寧靜。他接過話頭,說:“要吃生人肉了!”,放下碗,操起柴欄里的柴刀朝父親砍去,朝聞訊沖進來的母親砍去。短短幾分鐘,父母倒在血泊中,血濺到他腳上,開水一般燙腳……
父母親死了,他后悔、流淚。他說,父母疼他、愛他。可是,他又恨父母,認為父母遺傳不好,把他生得蠢蠢的,讓他在外面受欺負,父親又弄不到什么錢,吃飯的錢都成問題。親戚要他出去打工,說不打工就沒飯吃,說不去打工就“收了他”。他覺得沒飯吃會死,不去打工也會被打死,于是想死,但他要父母去陰間陪他,沒有父母陪伴,他怕在那邊還要被人欺負。然而,父母死了,他又不想死了。他只想逃跑。
要殺死父母的狠話,他之前放出過很多次了。可是也沒人當真過。不料,這個平時膽小怯弱的人,真的實現了自己的狠話。
人的心理是個奇怪的東西。它象人的身體一樣會患各種各樣的病。有種焦慮癥,其中一種是恐怖癥(包括社交恐怖、場所恐怖、特定的恐怖)。恐怖癥的核心表現和急性焦慮發作一樣,都是驚恐發作。不同點在于恐怖癥的焦慮發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場所或者情境引起,患者不處于這些特定場所或情境時不會引起焦慮。例如害怕社交場合或者人際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環境:如飛機、廣場、擁擠的場所。
他的癥狀像極了這種病癥。焦慮癥是神經癥中相對治療效果較好,預后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如果能有人及早發現他的病情,對癥治療,而不是對他進行責罵、逼迫、威脅;如果能有人重視他的狠話,及早防范、應對,這出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
心理也會有病,心理病也會殺人。我們要善于發現、識別、積極幫助治療。我們因此可能救人救己。
心靈是個封閉的空間,像一個黑洞。它需要經常曬曬太陽、掃掃塵。這樣它才能擁有清新的空氣,健康的活力。
無戒寫作訓練營第三期第7天 2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