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感冒生病時,父母首先想到的是用一碗姜湯水或用蔥與雞蛋打個湯,然后趁熱喝下,睡一晚,第二天人就好了。
現在呢,人感冒,如果比較嚴重,首先是想到村衛生室拿感冒藥,或去掛吊,據說這樣感冒好的快。
當然,也沒人去跟以前那種古老的方法去比較真實性。但根據自己的感冒經歷,特別是頭疼時,人在此時的想法就是想要快點好起來,當掛吊能夠帶來即時的減輕痛苦,感覺掛吊比起以前的土方法要好時,以后這種感覺會得到強化,并最終成為一種信念根植于腦海中。
至于掛吊所產生的危害,人們要么不知道,要么在痛苦中,很難作出理性的選擇。所以,在自己這次感冒中,自己還能理性地控制身體,選擇吃藥的方式,來與病毒對抗。
這是在堅信自己能夠贏得這場戰斗的前提下,作出的。如果未來的情況超出自己的預期,還是會作出掛吊的選擇。
所幸的是,結果朝預期的方向走。 這僅僅是一次試驗,在動不動就掛吊的今天,自己所作出的一次嘗試。我想,很多人也在作出不同的嘗試吧。
于是,自己就大膽地作出一次設想:在我們這個社會,隨著技術越來越先進,也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和人們意識的提高,我們會選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對抗感冒這種常見的病呢?
在環境變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新型的各種病毒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以前的對抗病毒的方式還管用嗎?
我們每個人都在作出自己的選擇,科學也在作出自己的選擇。
但我相信,像今天這樣大規模的選擇掛吊的情況會大幅改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