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因為雙十一,電商的話題也愈發的火。而在電商系統中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平臺/商家希望獲得用戶的評價來對商品服務等進行改善和調整,尤其是以平臺為主的公司,如餓了么等。如果是以商家為主的C2C平臺像淘寶這種,更多是商家會比較關注評價系統,優質的好評會讓他們的商品看起來更誘人。
用戶是很從眾但卻又“懶惰”的,用戶在購買某個商品/服務之前,會很希望從以前購買過商品的評價中得到需要的信息,但自己購買完商品后,除去特別極端的情況(非常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情況),其他的情形下,用戶很大一部分不會主動去對商品做評價尤其是產出優質評價。
這也就是一個矛盾點了,如何讓“懶惰”的用戶自愿產出評論甚至優質評論呢?
一、操作簡化
首先,從評價系統本質而言,既然用戶是懶惰的,那就盡量不要讓他們思考。實際上,現在很多以平臺為主的app的評價系統都是很“懶人式操作”,打評級和打標簽都可以只是稍微動一下手指,即可提交。
以滴滴打車的評價界面為例,它在每次訂單結束后彈出,你只需要點個星級,再點匿名提交即可評價,而這個的操作成本和你關閉評價框基本一樣。所以很多用戶也會比較傾向于完場這次操作。并且在操作中還有一個選擇標簽的巧妙操作,即評價標簽會隨你的評星的變化而變化,當你在評價的時候如果恰好遇到了某個標簽正中下懷,比如剛好遇到了對道路不熟悉的情況或者是司機認路很準,也會順手勾上這個標簽,如此以來,從評價處收獲的信息量有多了一些。
二、恰當提醒
對于用戶而言,訂單完成了之后他所需要的環節就已經結束了,所以很多用戶可能會遺忘評價這個環節,所以我們需要對用戶進行一些恰當的提醒。比如餓了么,當訂單完成了以后,再次點入訂單界面,會彈出一個選擇框,提醒你還有未完成評價的訂單。這種形式會讓一部分用戶在提示下完成訂單,也可能會讓一些用戶產生反感。
所以很多的App更多的選擇在明顯的區域提醒還有未完成評價的訂單,例子同樣也是上圖的訂單頁“尚有1單未評價,立即評價更多可獲得10金幣”。以及在已完成的訂單界面中,未評價的訂單邊上加上高亮顯示的“未評價”或者“評價送豆”這種引導用戶對已完成訂單進行評價。
三、激勵措施
用戶不愿意輸出優質評價,原因也比較明顯,是因為需要額外的操作成本但不會有收益,所以很多用戶不愿意來做這種無謂的付出。而一些激勵措施會改善用戶的無回報心里。
一些平臺會做積分系統或者會員體系,即可以通過一些在平臺中的行為來積攢積分/成長值,然后能得到相應的權益或者獎勵。例如上面餓了么中的金幣,海淘中的考拉豆都是想類似的。這些激勵措施可能實際上并不能換到什么高收益回報,可能只是一些小周邊,或者是能抵扣優惠券,但對于用戶而言,投入回報率會上升,會增加一些主動產出。
以上都是一個較好的評價系統比較基本的準則,目前也已經很多平臺已經做得都比較好了,也有一些評價系統會增加暗訪,有獎問卷等形式。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兒啦~
感謝每一個看到這一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