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文,大部分人的感覺就是,優勢早就知道了,各大推廣英文啟蒙的文章,早就說爛了。我要的是方法,如何做。
這個"如何做"真是比"為何做"難且多變。
縱觀目前的各大推廣有關英文啟蒙的文章,都提到了'語言環境'和'大量輸入'這兩個觀點,只要看到'自己英語不好,照樣帶出牛娃'類似這樣的標題,就像抓住了稻草,家長英文不好,只能依靠類母語環境,就是所謂的原版童謠,原版動畫,原版繪本。
? 于是出現了第一階段的過程
?按照各大推廣人的推薦,搜集資料(電子資料,原版繪本)?電子資料收集一大推,繪本照單全收(覺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就曾經資料搜集后就一盤下,什么都是試一下,卻發現很多電子資料超前,Chloe不喜歡。繪本有的過難,自己預習了好幾遍,還是讀的結結巴巴?于是才想起整理資料其實資料在于合適,而不在于多。如果你給一個8個月剛學會爬的小孩去看Peppa pig這樣炒的特火的動畫片,很顯然這是超前的
很多語言專家都提出選擇材料是i+1,只是何為i何為1,這個才是核心。你可以看到,發展到最后一步,還是靠到自己去整理出一個路線。
不過在這期間也是得到了很多收獲的。
首先是我,如詞匯量上漲,語感變好。?單詞,我并沒有去背過,我發現每個材料除了有新內容,其實也是可以遇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如果這個熟悉的面孔再在下個材料中不停的出現。那我自然就記住了?語感就是陪Chloe的過程中,也是不停的聽,而且我是一開始看字幕去聽看,如果這樣的音頻遍數增加,那么我有的內容我聽到音頻,自然也就秒懂了
其次是Chloe,如聽懂很多英文指令動作,輸出簡單的英文單詞
這就是我第一階段的一個經過。
? 接下來就到了第二階段,就是寶寶輸出了。
一段時間后,我發現Chloe中文表達越來越清晰,在我隨口哼了一首如'小燕子'這樣的兒歌她聽了幾遍,居然都唱了出來,而一直給她聽的英文童謠,一首也沒有。
寶寶開口了,其實就是輸出期到了,會唱中文童謠而不會英文童謠,最大的區別,中文是我們真人互動,生活中我們幾乎跟她有的都是中文交流,英文唯一的真人互動是我蹩腳的讀點繪本。簡單的說些自己已經了解到的如apple這樣的名詞,或者說也許Chloe她已經學到了一些輸入的內容,而我卻茫然不知,如在她16個月我的一段記錄(最近聽語感啟蒙,在每段卡通之前,會出現氣泡爆破的聲音,她總能嘴上念叨一句bubble .我一開始以為她在念叨'爸爸'后來在我前兩天看了語感啟蒙才發現,原來她輸出的是bubble 。)
通過童謠輸出,再一次點醒了我是一定還是要去深入研究的,而不是買了一堆資料回來,這些就能自己跑到Chloe的腦袋里的。
如果我不深入研究一下,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能提供什么材料,如何+1,也不會懂她的輸出,久而久之,產生的結果就是中文思維越來越強勢,英文她會發現除了能在電視或者之前低幼書里接觸,別無用途,只能說棄其遠之。就譬如她一開始接觸'ball'這個詞是視頻繪本里看的,但是后來她發現周邊生活中所有的人都指著這樣的物體叫'球'那么她到了輸出階段,必定說出的是'球'。如果我不深入研究,就照別人的路線復制,孩子越大你越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育兒的路線更不可能就是復制粘帖那么簡單。別人寫的總結帖,會發現,很精華的東西,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居然一條也不行,就如我曾經買書加入一些育兒群,有的書我家喜愛的不得了,而其他家碰都不要碰。
這就開頭我是我說出的這個'如何做'難且多變的原因了。而這個難且多變在我所關注的那些推廣人那邊可能是不存在的,你會發現這些人要么就是英文老師,要不就是國外待過,總之就是自己本身的英文水平就是很高的,那么像我這樣的問題,她們一定是遇不到的。
那么我們這樣的普通家長到底能不能培養出雙語寶寶。
我再一次迷茫了,我思考了很久,我要從本質去想,到底想讓Chloe達到什么樣的狀態,英文啟蒙的本質是什么,我回歸到最初的'英文啟蒙''雙語思維'這8個字,原來我一直關注的的是前面的(英文雙語)四個字而忽視了(啟蒙思維)這四個字。
從頭考慮,寶寶學習中文到最后流利跟你對話的進程,他們輸出的內容就是平時生活中接觸的,隨著接觸的場景越多,到一定的量,自然從簡單的爸爸媽媽輸出,到詞,到成串的句子,后來你會發現最后她能跟你交流,其實這樣的過程就是中文思維形成了。而一般到3周歲的小孩,有過小孩的家長肯定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寶寶已經能清楚的表達出很多自己想法,其實就是語言詮釋了思維,中文思維已經形成。
而我英文啟蒙,不就是要讓她有英文思維嗎,我卻一直沒有弄懂什么是英文思維,其實就是跟中文思維同樣的東西,看中文她跟你交流的句子,其實都是特別簡單的生活內容,她能交流其實用到的詞匯量也是特別少的,,你會發現其實能形成思維的詞匯其實只需要很少的詞匯就可以了,也就是我們這些英文底子不是很好的家長在英文啟蒙中也不必要慌張,我要做就是要跟她一起學英文童謠,學習生活口語,然后用到生活中與她交流互動。
接下來的收獲如中文輸出的收獲一樣,在我對著Chloe唱她常聽的英文童謠后,她會唱的也越來越多了,我生活中盡量把學到的詞用起來,她目前只要我引導一下,有時候能說出特別漂亮的句子。
這就是第二階段的感悟與收獲
只要有了弄懂了'啟蒙思維'這個根本,我就知道了要學習的內容,接下來要做的的才會明確,彎路肯定會越走越少,得到的驚喜越來越多的。
? 總結,雖然兩個階段走了很多彎路,但是大致方向是么有問題的,如果我沒有一開始給Chloe聽原版童謠,看原版節目,讀原版繪本,那么Chloe跟我都不會有如此快的進步。而且我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及時解決,更正,收獲就越來越多,啟蒙也越來越輕松。
我覺得Chloe目前的中文思維與英文思維并存的。不過,中文能力還是會不斷的發展,所以,英文也要跟上,我的學習仍要繼續,但是我覺得我現在就跟飛機起飛一樣,一開始的高度肯定很低,不過經過螺旋上升后,我的上升的速度肯定會越來越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