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維的定義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
休息日在床上躺了一整天,也感覺十分疲憊;
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就是難以入睡;
讀一篇文章或小說時看不進去兩行字,或讀了大段的文字后卻不知所云;
時不時的感覺很焦躁、沮喪、煩悶;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快樂了,或者快樂很短暫也并不是發自內心;
無論是環境、身體、周遭一切都不能讓人滿意,你在不停地抱怨;
……
如果有以上情緒,那么我想,你很有可能被你的思維綁架了。
我們的大腦十分活躍,每秒鐘即有成百上千個念頭閃現。每時每刻我們腦海里都會一幀幀不停地播放著“畫面”:過去的、將來的、真實的、想象的;并同時聽到幾種聲音:積極的、消極的、曖昧的、邪惡的。我們經常陷入不自主的思考當中去,并去評論、推測、臆想、揣度,從而判斷好惡,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和選擇。 這個過程我們十分熟悉,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思維的力量。
大哲學家笛卡爾曾經說過:“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聽著似乎有點羅圈繞,我試著解釋一下他們的定義:
思維:人類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思維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是指它通過其他媒介作用認識客觀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已知的條件推測未知的事物。
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意識腦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識真偽。
(以上定義來自百度詞條)
以上解釋清楚的表明了:思維的特點就是對事物的間接反映,并通過已知的條件推測未知事物。如果利用好了它將是一個超強的工具,利用不好便很容易陷入思維認同的模式(即無意識的默認模式):認為思維是我主導的,或者干脆認為思維就是我。
貓為什么要一直追逐自己的尾巴?因為它不知道那是它自己的尾巴;
思維為什么能一直對你進行干涉、施加影響,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的控制;
思維是游離于意識表面的一層迷霧,它大部分由以往的回憶和經驗組成,受限于我們的教育、學識和認知,通過收集、儲存、分析信息自行運轉。它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攻擊性:防范其他思維乘虛而入;另一方面通過經驗數據不斷加持并把“它”的預期投射到未來以確保它存在的價值。它影射的未來有可能很荒誕,因為是由你及與你關聯的過去推導出來的。
-2-
思維都有哪些危害(副作用)呢?
其次,常常與思維如影隨形的是情緒之網,這種情緒曾經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反復出現并持續影響著我們。如果不擺脫思維的控制,即永遠無法逃脫情緒之網。我們淪陷于思維制造的情緒之網中,糾纏于悲、憤、苦、樂與迷茫的幻象,卻毫不在意當下生命力的流逝。
而思維認同的最大危害還不僅于此,最重要的它使我們自我產生分裂。 我們一生做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決定,被思維綁架操控,我們習慣了依靠思維,卻沒有辦法停止思維。思維不斷地撕扯你,把你拖入回憶的碎片,或幻境的未來,你的內心(精力能量)被分裂開來。同時,因缺少了“本我”(這里只是借助這一概念來說明)及意識層面的存在,會使我們產生一種深深的缺乏感或不完整感。有人感受到這種缺乏感和不完整感,多數人甚至沒有意識到這種殘缺感。思維發現了這一漏洞,會間接地用強烈的欲望和需求去填充這種感覺,作為思維主體的你會加倍的向外征服和索取,以便彌補空虛。但即便你擁有了這些東西,這種內在的空虛仍然存在,你并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完整。
你為什么會空虛?如果你的空虛來自于外界的給予,那么你只會更加空虛;為什么會缺乏安全感?如果你的安全感是向外索取,那或許你永遠不會感覺到安全。你的空虛和缺乏安全感來自于你的內在并不完整,這是一切痛苦和迷茫的根源所在。
-3-
控制思維而不是被思維所控
只要一直任由思維控制著你,你就不會真正的獲得安逸。因為思維衍生出來的那個“你”,要按照思維所認同的所規劃的人生軌跡一直走下去。它本身并不產生任何價值,它需要認同于外在事物并被外在事物所認同。諸如地位、名望、金錢、宗教、信仰、人際關系等。但這些外在的一切都無法代表真正的你。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你?
也許只有當死亡來臨時我們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死亡會帶走所有不能代表你的東西。剩下的,就是真正的你。
或許你曾經也窺探過它的樣子:
當你跑步時,你需要用盡全力去協調身體,體會能量的流動與傳遞,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腳下的路和肌肉緊繃的身體;
滑雪和潛水也是一樣,你會短暫的從思維的魔抓下抽離,思維一瞬間是空白的,全身心的應付眼前的挑戰;
我想一些人之所以那么喜歡極限運動,也是因為它能短暫的麻痹思維,讓我們體驗那一瞬間的心神合一。
或許你也可以嘗試著擺脫思維的控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一旦思維控制了你,你便失去了那一刻的控制權,無法感受到那一刻實際正在發生的一切,無論你沉溺于思維的任何假設之中,你都無法同時關注當下。反之,當你全神貫注關注當下的時候,便可以從思維的控制中跳脫出來。你可以感受一下你的右手、你的手指頭,你可以感受周圍徐徐的清風、一片樹葉的紋理、一支筆的形狀、周圍高低起伏的噪音,這些平時你似乎從不注意的東西。當你關注當下的時候,思維如潮水般退去,同樣退去的還有與其相行相伴的各種糾纏,你首先會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輕松愉悅。思維沒有了,便可以親手撥開這層迷霧,清楚地看到真正的我的樣子:就是當下此刻這具軀體和意識的結合。一種平和寧靜的圓滿境界。
如何與思維對抗?
放棄對抗,當你頭腦中出現一種思維、一個念頭、一個聲音,不要去抗拒,觀察它,當你去主動觀察你的思維時,一種更高的意識形態就誕生了。你的思維無處遁形,它無法控制你或者假裝是你,控制你體內的能量了。你已經獲取了當下的力量。無意識創造了它,意識將它變回原形。
“一旦你認識到了無意識的根本原因是思維認同(當然還包括情感認同)之后,你就可以逐步走出這個陰影了。你可以進入當下,這時,你就會允許思維的存在而不陷入思維之中。大腦本身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他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是如果你從大腦思維中尋找你自己并誤以為它就是你,那它就會變成一種小我的思維,并且控制你的整個生活。”——《當下的力量》
我之前的瑜伽老師教過我一種(內觀)腹式呼吸法:身體仰臥放松,嘴巴牙齒微張,感受腰椎與地面之間沒有任何縫隙,感受氣流經由鼻腔緩慢的流入,感受空氣吸入鼻腔時一段一段的溫度變化,經由胸腔到達腹腔,把手放在小腹上,可以感受到小腹慢慢鼓脹的變化,然后緩慢的吐氣,十。分。的。緩。慢。感受氣流的溫度變化和氣流與牙齒碰撞的聲音。感受你內在的能量場。
同時在腦海中呢喃: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我沒有辦法改變,未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我無法控制,你始終可以應付的只是當下發生的事,即便我僅僅是要想想過去和未來,且不管它有沒有意義,卻要占據此刻的時間,我要因此而錯過最重要的此刻呀!
過去未來無論殘酷與美好都是虛無縹緲的幻境,人只能且唯一能存在的只是當下此刻。不要被所謂的明天和目標所綁架,也不要為過去的成就或慘痛而迷失,它們糾纏組合所描繪出來的不是“你的人生”而是“被你思維綁架的人生”,沉淪在里面只會錯過你的此刻,而不停地錯過此刻就是無意識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