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國網友在Quora網站問了一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日語、中文和韓語哪一個最難學?并說明原因。”很快就有一位英國人給他答復(不一定是英國人,他的自我介紹中說母語為英文)。
他的名字是羅伯特·R·格雷,在日本已經獲得永久居住權,在東京經營了一家柔道館(歐美人在日本經營柔道館,想想挺神奇)。
原文大致如下;
“我的母語是英語,我學習了這三門語言,但是每個語言的水平不一樣。我做一些日語翻譯的工作,所以日語是我的強項.其次是中文,最差的是韓語。從英語使用者來看它們每一種語言都有簡單的一面,也有難的一面。
日語:
日語最簡單的是發音,他只有46個音素,并且聽起來和英語很像或者接近英語。
英語對于日本人來說,發音更多更難一些。然而日語的語法和敬語是難點。和英語有很大的不同。從語法來說,詞序把動詞放在最后。所以把“我買了一本書”說成“我 一本書 買了”。
敬語更難掌握,在上面同樣的句子中,動詞形式和“我”會發生不同的改變,這取決于和你對話的人的關系。舉個例子,如果你和你對話的人地位平等,年齡相仿或者職位相當,“我”就是“buku”。如果這個人比你年長,或者職位高于你(在工作中等等)就用“watashi”這種更有禮貌的方式表示“我”。“Watakushi”是最謙遜的表達方式,用于你的最高上級(比如公司的老總等等)。動詞也遵循這種形式。不過,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可以擺脫這些用法,作為中立者和大家說話。
中文:
中文語法簡單易學,詞序和英文很類似。這就使得當你想說中文時轉換很簡單。
最難的是發音,漢語有四個聲調,不同的聲調意思完全不同。英語沒有對應的聲調,所以漢語的發音比較難適應。
書寫:
日本采用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幾個世紀以后,中國簡化了漢字,減少書寫的筆劃數,并且更容易學習。日本,臺灣還有其他使用漢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繁體字。
日本在高中結束時候只需要學習2100個漢字,然而中國學生要學習高達3500個漢字(我想說,哪里高了?)。作為一個日語學習者,我覺得這是個逐漸變難的學習過程。
最后的100個字要比最初學習的100個字更難,你學習的越多,就更容易和相近的字混淆。更讓我討厭的是還要學習剩下的1400個字。
韓語:
韓語的書寫系統非常的完美,整個體系簡單易學。我的觀點是韓語寫起來比英語簡單。
發音比日語難,但不像漢語那樣棘手。韓語的語法類似日語,詞序也是“主語+賓語+動詞”。韓語也使用敬語,但是我不確定是否像日語那樣使用廣泛。
那么,哪一個更難呢,這取決于你的個人優勢和興趣。如果你的薄弱點是記憶很多的字符,那么漢語最難。如果你喜歡學習字符,但語法是薄弱點,日語就是最難的。韓語處于中間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