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繁忙的工作,終于在周四晚上暫告一段落。辦公桌的電腦關閉后,輕輕的喘了口氣,想得可以如愿參加自然觀察協會舉辦的香港米鋪濕地觀鳥活動,灰灰的心情頓U有了陽光的滋潤。
周五晚一下班,拿起行李就狂奔,按照預訂時間趕去集合地點。一路平安無事,到達深圳酒店已經差不多晚上11點種,簡單洗漱后就上床睡覺啦。
六點起床,六點半準時開車,簡單早餐后,7點十分到達皇崗口岸。剛下車,一群絲光椋鳥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讓我們提前進入觀鳥狀態。
在香港落馬洲口岸等待交通車時,我們看到居然在二三十米高交通路燈的燈罩基座中間,有很多雜草枯枝壘成的喜鵲巢。同行的小朋友們感到很奇怪,沒有人能說清喜鵲為啥會挑燈柱上“風高氣爽”的地方安家,而我和周潔老師則擔心,如果路燈打開后,會不會影響到喜鵲的“睡眠”,不利于其繁衍后代?
在公共廁所旁的一只家八哥,又引起我們的騷動,七八個人就站在廁所外面觀察,以至于剛如廁出來的其它游客不知發生了何事,有的好奇圍過來詢問,有的一臉蒙逼走開,還不時回頭張望。
2012年,我跟隨113中學來過香港觀鳥,當時才剛接觸觀鳥,很多東西都不懂,只是以一種好玩心態跟隨,那次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黑翅長腳鷸(其它的鳥兒都過眼云煙啦)。
時隔幾年時間,雖然自己在觀鳥上并沒有很大長進,但2015年加入協會的自然導賞員培訓學習后,特別是在輔導老師一段時間的細心教導下,再次踏入著名的香港米鋪濕地觀鳥,自然有不同的體會。
按照此次活動主要負責人“奧巴馬”老師的要求,我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1.收獲了個人新的鳥種。我在米鋪濕地旅客中心附近的收獲了本次的第一個新種——灰斑鳩,原來它跟珠頸斑鳩和山斑鳩外形和身體顏色明顯不同;在濕地保護區浮橋的觀鳥屋里,我們用單筒“掃”一堆鷗,濕地鳥導在旁邊指導我們辨認烏灰銀鷗,它跟我早就認識,只不過我對它“熟視無睹”罷了;濕地保護區里,天空上不時都會飛來猛禽,這次我們一共看到四種猛禽,其中烏雕我是第一次從望遠鏡看到它的身影,盡管還沒有完全看清楚,但相信有了第一次,以后還會有機會再遇到它。
2.能夠近距離觀察以前看過的鳥種。雖然在廣州等內地觀鳥時,也能看到普通鸕鶿,反嘴鷸,黑臉琵鷺,斑嘴鴨等野生水鳥,但卻沒有象在香港米鋪看到的這么近。隨著潮水的上漲,反嘴鷸和黑臉琵鷺有時就在觀鳥屋不到十米的灘涂地方覓食,著實讓我們開心地看個夠。
3.發現了以前認識的鳥種某些新的特征或習性。通過指導老師的講解,讓我在觀察普通鸕鶿時,知道了它眼角旁臉頰延續到頸部的有一片白羽,表明它正處于繁殖期;如果發現它的身體羽毛顏色很淡,且個頭不是太大的話,那就有可能是它的亞成鳥。判斷紅嘴鷗和黑嘴鷗在于兩個的嘴基不同 而紅嘴鷗的初級飛羽末端有漸進的白色,黑嘴歐則沒有。
4.在觀鳥辨認鳥種的同時,學會關注周邊的自然環境。穗港兩地相聚不遠,都設有濕地保護區,也有觀鳥屋,但在經營方式、設施保護、導賞(指導)員的專業素質、甚至于能觀察到的鳥種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或者這就是鳥人們熱衷來這里觀鳥的最大原因吧。
5.心態上的變化以及對觀鳥的新認識。這幾年陸續跟隨老師們參與過幾次的市區和外地的觀鳥活動,也從麻雀開始跟老師們學習認鳥種,在此過程中,特別是參加了協會的自然觀察導賞員的培訓學習后,通過協會老師們的言傳身教,開擴我視野的同時,也讓我學到很多觀鳥的知識,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妙。“觀鳥”不再是以前的走走玩玩、隨便逛逛啦,如何學習香港的先進經驗和好的作法,通過我們的導賞活動,影響或者協助更多人加入到自然觀察中,從而帶動社會對自然保護的關注,這恐怕是一名合格“導賞員”所具備的基本素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