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開始講解正文之前,先提一個問題:春秋和左傳是一本書嗎?他們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 ? ? ? 按照傳統的說法,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文獻修訂整理的,因此《春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很高,位列四書五經中的五經之一。但是內容卻非常簡略,全文大約1萬6千字,以今天的概念看,可以說是一部魯國簡史加國際關系簡史。簡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每年只記幾件大事,每件事只有一句話。我們看一下開篇第一年,也就是魯隱公元年記事的原文:“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fǔ)盟于蔑。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如果換做白話,全書可以說基本都是以下這種模樣:某年某月,某國君主來我國訪問;某年某月,我國君主到某國訪問;某年某月,某國攻打某國,贏了;某年某月,某國攻打某國,輸了;然后,一年就這么結束了。無論是例行公事的尋常安排,還是轟轟烈烈的宏大事件,都這樣被一筆帶過,從不交代前因后果,也不去評論是非曲直。一部《春秋》就這樣寡淡淡地編年記事,從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481年,前后二百四十二年,共有十二位魯國國君在位,而這段時間就因為這部《春秋》而被稱為“春秋時代”。
? ? ? ? 春秋這么簡略,后人看不懂怎么辦呢?春秋末期魯國的一位名叫左丘明的史官,就參考了當時各個諸侯國的大量史料,寫了一本注解春秋的書,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因此。春秋與左傳,大約是課本和教輔書的關系。當然春秋的教輔不只有左傳,還有谷梁傳,公羊傳,合稱春秋三傳。
? ? ? ? 《左傳》比起春秋來,記事就詳細周密的多了,史料價值遠遠高于《春秋》,甚至可以說沒有《左傳》就讀不懂《春秋》。《春秋》講一件事,無論多大都是一語帶過,而《左傳》講同一件事就是千言萬語,不但“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尾”六要素一應俱全,而且還會交代事件的背景,渲染人物的對話,甚至夾敘夾議,引入第三方的評論,文筆生動,語言簡練,寓意豐富,今天讀起來仍然很有意義。
? ? ? ? 《鄭伯克段于鄢》這篇文章選自《左轉》隱公元年。記敘了鄭國的國君和他的弟弟為了爭奪王位而進行的一場斗爭。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微,各諸侯國之間開始了互相兼并的戰爭,各國內部爭奪權勢的斗爭也日益加劇。為了爭奪王位,骨肉至親互相殘殺也再所不惜。這篇文章反映的就是這一政治現實。
? ? ? ? 先看第一段。
? ? ? ?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 ? ? ? 第一句,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初,當初,當年,這是講故事經常用的開頭。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鄭武公是本文的主角鄭莊公的父親。鄭武公姓姬,跟周天子同性,名掘突,是鄭國的第二任國君,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周王朝的都城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鄭武公的父親鄭桓公在這場戰亂中英勇戰死。鄭武公繼位后,聯合秦晉衛三國擊退了犬戎,護送周平王東遷,獲得了大量封地,后來又滅掉了虢國、胡國,使得鄭國逐漸強盛,為鄭莊公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 ? ? ? 鄭武公、莊公的武、莊是這兩位國君的謚號。謚號是古人給帝王、諸侯或其他身份高的人死后,根據他們的是非功過所加的一個稱號,一般是一兩個字,算是蓋棺論定。既然是對人物的評價,自然就有好壞之分。好的謚號有文武明睿康景莊宣等,如周文王武王、漢文帝景帝武帝等賢君;壞的謚號如厲、靈、煬等,如周歷王、隋煬帝這樣的暴君。
? ? ? ? 這里的鄭武公、鄭莊公父子兩代都是開疆拓土的雄主,武、莊就是對他們的贊揚。
? ? ? ? 文章里面稱武公莊公,題目里面的鄭伯又是指誰呢?
? ? ? ? 其實,鄭伯才是鄭國國君的正確叫法。周代的貴族從天子往下,按照等級高低分為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公一般是天子的重臣,如周公、召公,宋公等;
? ? ? ? 侯爵是春秋時期最普遍的爵位,當時的大國如魯、燕、陳、蔡等基本上都是侯爵,諸侯的稱呼就是這么來的。齊國本來也是侯爵,后來齊桓公稱霸會盟尊王攘夷,周天子為了表彰他而升為公爵。
? ? ? ? 伯爵一般是小國之君,如鄭國、曹國等。
? ? ? ? 子爵的地位就比較低了。秦本來就是子爵,后來因為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而升為伯爵;楚國也是子爵,也想讓周天子給升一升,但周天子不同意,楚君一怒之下就自立為王了,這是后話。
? ? ? ? 男爵很少,建于史冊的只有許國,后來被楚國吞并。
? ? ? ? 講完了爵位,鄭國既然是伯爵,那左傳里為什么不稱鄭武伯鄭莊伯而稱公呢?這是因為由于爵位太復雜不容易記憶,加上子孫為了抬高父祖,或者國君之間經常互相吹捧,所以經常在各種場合稱公,就不足為奇了。
? ? ? ? 鄭武公娶了申國的公主,叫武姜。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女人是只有姓,沒有名字的。之所以叫武姜,是因為申國是姜姓,而她的丈夫謚號武,因此稱為武姜,這是春秋戰國時候經常用的給婦女的起名方式。還有一種常用的方式是用排行+姓的方式起名,如孟姜女的孟姜,就是姜姓的大女兒。前兩年,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里的孟嬴,就是秦國贏姓大女兒的意思。如果是二女兒,那就應該叫仲贏,小女人就應該叫叔贏或者季贏等等。
? ? ? ? 武姜為武公生了兩個兒子,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這句話講的是莊公的名字,莊公出生的時候寤生,這個寤生學者有很多中解釋,但基本上都是理解為一種難產的意思。莊公難產,驚嚇到了姜氏,因此得了個名字叫寤生。這個很有意思,今天從來沒見到父母有給孩子起名叫難產的。實際上,這種隨隨便便的起名方式在春秋還真是不少,如晉文公名字叫重耳,或許是因為他的耳朵比較大的緣故吧。
? ? ? ? 回到鄭莊公,鄭莊公因為出生給他母親造成的心理陰影,遂惡之。因此非常厭惡他,討厭他。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共叔段是莊公的弟弟,這個名字可以拆成三部分,共是他曾經待過的地方,叔是排行,段才是他的本名。這個名字聽上去就瀟灑大氣多了。姜夫人厭惡大兒子,因而就特別喜歡自己的小兒子,段。怎么表達自己的愛意呢?就想立他為世子,王位的繼承人。亟請于武公,亟是屢次的意思。好幾次向武公請求,但是武公弗許。
? ? ? ? 武公為什么弗許,因為如果讓段繼位,就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造成政治動蕩,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我們讀到后面就會看到,莊公非常聰明有手段,而段就是個貪得無厭的公子哥,不得人心。武公再寵愛自己的夫人和小兒子,也不會做動搖國家根本的事情。
? ? ? ?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莊公順利繼位了,根據分封制,嫡長子繼承國君之位,其他的兒子要分封到各個城邑做大夫。這個時候姜氏就為小兒子段請求制這個地方作為封地。制是個地名。為什么是制呢?這時候鄭莊公說了:制,巖邑也。巖,地勢險要的意思。哦,制是一個險要的城邑,那么為什么姜氏要給兒子求一個險要的封地呢?顯然不是為了去鎮守建功立業,而是有建立自己根據地的私心。制,這個地方,后來有一個更有名的地名,虎牢關。南邊是嵩山,北邊接著黃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候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就在這里。
? ? ? ? 鄭莊公一眼就識破了母親的小算盤,但他是怎么回復的呢?虢叔死焉,原來這里是虢國的地盤,被鄭武公吞滅,虢國的國君就死在這個地方。不太吉利。他邑維命,其他的城邑都可以。維命,是惟命是從的省略,都聽您的意思。鄭莊公巧妙地給拒絕了。母親退而求其次,請京。京也是一個大城邑。這次莊公同意了,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還給了一個封號,叫京城大叔。這里的這個大,通太。
? ? ? ? 第一段言簡意賅地交代了鄭莊公和他母親和弟弟的恩怨起源。再看第二段。
? ? ? ?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 ? ? 祭仲是鄭國的大夫,他說了一段話: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是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春秋時候的一丈大約是2米,一雉也就是12平米左右。城墻超過了一百雉,為什么就成為國之害了呢?因為城墻越長,也就意味著圈占的土地越多,能夠聚集的人口、資源和軍事實力就越強,就會構成對國君統治的威脅。所以,周禮中對諸侯國大小城邑的城墻都有詳細的規定,這就是后面所說的。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大的都市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城市不能超過九分之一。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王室衰微,諸侯和大夫們就紛紛開始高筑墻、廣積糧,積蓄實力爭奪霸業,這套制度也就逐漸廢弛了。后來孔子在擔任魯國司寇期間,最著名的一項政策就是所謂的隳三都,毀掉當時魯國當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個大夫封地的城墻。當然后來以失敗告終。
? ? ? ? 祭仲說,今京不度,非制也。京是共叔段的封地,京不度,說明段在京修的城墻不符合制度。只怕君王您不能忍受,堪是忍受的意思。鄭莊公怎么回答呢?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想要這么干的,我怎么能躲得開這場災難呢?焉,怎么,辟通躲避的避。姜氏是鄭莊公的親生母親,但是鄭莊公直呼其姓,毫不避諱,可見母子二人真的是毫無感情。對曰:“姜氏何厭之有?祭仲說,姜氏有什么滿足的呢?何什么之有,是古文里面常用的賓語前置,如陋室銘里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祭仲身為臣子,竟然當著國君的面對太后直呼其名,可見他是莊公的鐵桿心腹。祭仲接著說,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不如早給他想個地方,這個地方,當然得是好控制的地方,不要讓他讓蔓草那樣滋長壯大了。蔓,難圖也。一旦滋長開來,就不好清除了。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尚且難以清除,何況君 的事情干多了,一定會倒霉。您等著看吧。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斃,不是死,而是跌倒的意思。
? ? ? ? 第二段講了共叔段加固自己的封地,以及莊公和祭仲的對策。
? ? ? ? 暫時講到這里,咱們總結一下重要的知識點。
? ? ? ? 一、春秋與左傳的關系,大約是課本和教輔書的關系。
? ? ? ? 二、謚號是古人給帝王、諸侯或其他身份高的人死后,根據他們的是非功過所加的一個稱號,有美謚,也有惡謚。
? ? ? ? 三、周代貴族按照等級高低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 ? ? ? 四、用丈夫的謚號加姓和用排行加姓是周代婦女稱謂的標準格式。
? ? ? ? 最后思考一個問題,前面講了武姜名字的由來。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里的羋月,出生于楚國。羋是楚國國姓。她嫁給了秦惠文王嬴駟,那么按照周代標準的稱謂規律,我們應該稱呼她什么呢?
? ? ? ? 注意: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