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我們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原則體系呢?
1.先刻意背誦與模仿
首先要知道,既然說是“體系”,那當然不是說一個原則或者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有一些根本性的原則甚至是高度抽象化的。
但是,既然知道這些是能改變自己一生的原則,那就不妨用最樸素的方法去學習——背誦與模仿。讓這些根本性原則強行進入大腦,如同播下一粒種子,等待其自然地生長、貫通,慢慢開悟。
比如在《原則》這本書里,作者認為的根本原則是:
Truth—More precisely,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Is the essential foundation for producing good outcomes.
真相——具體來說,就是精準地理解現實——這是達成良好結果最重要的根基。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所說的7個習慣,你也可以當成是原則(最好背誦英文):
一、 ?Be proactive—You are in charge.
積極主動——我的人生我負責。
二 、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Have a plan.
有目標——有計劃。
三、 Put first things first—Work first, then play.
做事分主次——先工作,后娛樂。
四、 Think win/win—Everyone can win.
從互贏角度考慮問題——利己利人。
五、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先去理解別人——再求被人理解。
六、 Synergize — Together is better.
協同——合作會更好。
七、 Sharpen the saw—Balance feels best.
磨刀不誤砍柴工——尋求健康和平衡。
2.有意識地收集與完善自己的原則
根本性原則是原則體系的骨架,要讓原則體系豐滿起來,覆蓋到生活決策的方方面面,就需要有意識地去收集總結自己的很多原則。比如我最近收集總結的一些:
?花錢能搞定的事,就別浪費其他資源(認清成本的大小)。
誠信問題決不妥協(保護個人聲譽)。
保持開放的心態(接收來自外界更多的刺激)。
不輕易在背后議論別人的是非(于他于己都沒好處)。
保持運動的習慣,進行身體管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
及時溝通,有想法就表達(別指望讓別人去猜你的心思,沒這閑工夫)。
用輸出倒逼輸入(對目前的我來說是成長的關鍵節點)。
對周圍的人善意(攢人品)。
尊重自己的感受(只有尊重了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保留適當的隨機性(給驚喜留有余地)。
有時候看到好的文章,如果當中有你認可的原則,也可以一并放進去。比如,武志紅老師有一篇文章《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當中提到,減肥這事兒為什么很多人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減肥之前沒想清楚,讓他們減肥的動力是什么。
于是,我就把文章里的觀點提煉出來,添加到我的原則清單中:干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明確干這件事的目的,并確認自己對目的本身充滿干勁。
3.逐漸對自己的原則進行金字塔式分類
自己日常收集原則時,或許還沒來得及分類。完全可以在一段時間后,采用金字塔原理去進行分類,確定哪些是大類,哪些是小類,適用于哪些決策,如果遇到不相容的原則怎么處理,同一級次的原則如何按重要性排序,等等。
比如,采用思維導圖或金字塔原則去構建分類,這是我最近對自己收集的原則做的整理。
我理解的是:在原則體系里,大原則基本不變,但小原則應該是隨著自己的成長與進步不斷地更新與變化。所以分類這件事一定要自己去做,因為每個人的體會與感受不一樣,采用的原則自然不一樣。
總結一下:
?生活處處是選擇,而我們常常猶豫不決或逃避選擇。
?構建原則體系有助于你做出選擇。
?建立原則體系的樸素方法:模仿與背誦——收集與完善——實踐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