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觸寫作,從小學的第一篇作文開始,得到了表揚之后,對文字的喜愛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每每到縣城的新華書店,就會抱著各種全套的記事、說人、描物和狀景的作文集看,而父母也總是滿足我買上一堆。記得初中那會兒,班主任鼓勵并要求大家寫日記,每人準備一個專門的日記本,每天記一篇,周五老師收上去統一批改,總是很期待老師的評語。那會兒比較癡迷各種小報和雜志,摘抄優美的句型和歌詞。高中的階段則是蒼白無力的,各門功課忙得我應接不暇,沒有發展個人興趣的時間。
到了大學,為了擯棄頭疼的高數,義無反顧選擇了文科。大學的殿堂金光閃閃,圖書館是我的最愛。那時候瘋狂地閱讀各種小說和名著,中文的和英文原版的都看。我覺得很幸運,因為大學時大家普遍清貧,很少有人用電腦,連我的第一部手機還是大二時買的諾基亞,只有基本的短信和通話功能的那種。所以,少了很多網絡的誘惑,反倒更能平心靜氣的去讀書。
到了碩士,就隨心所欲選擇了外國文學專業,導師主攻詩歌,在氛圍的帶動下我也寫過幾首表達真情實意的詩歌。學文學讓我受益匪淺,雖然可能大多數人認為它不實用,但它卻打開了我的思維,讓我見識到了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變得更加包容。每次讀書報告,大家和導師坐在一起,聊聊最近的想法或者講講讀過的一本好書,交談和聆聽間總能茅塞頓開,解決思想中的困擾。我覺得這種經歷可以終生受益。
踏入工作崗位,為人妻為人母之后,提筆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有時候有點想法又不好意思寫出來,怕熟人看了尷尬。其實大家都有過這種感覺,有時反倒更傾向于和陌生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果恰巧有共鳴,就會萬分欣喜。我不喜歡和過于熟悉的朋友、整天呆在一起的同事抑或領導分享自己的文章,人總得有點自己的私人空間。而簡書這個平臺剛好滿足我,默默地記錄,默默地發表,帶點小期許,希望有陌生人能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同感或者慰藉。
寫作就是一劑良藥。如果有思想的困擾和煩心,揮之不去,又無人傾訴。那么就寫下來吧,你瞬間會輕松很多,感覺心頭的一塊大石移去了。閱讀更是一位良師。如果遇到人生中的困難和不如意,棄之不去,憂心忡忡。那么就閱讀吧,你即刻能舒展雙眉,重新充滿力量和希望。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自己的一點小感悟,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