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之行D3,北寺塔。
離開周莊,到達蘇州的時間比計劃稍晚些,所以我和菠蘿對行程做了修訂,準備先去西園寺。
出門的時候,在酒店的樓上遠遠望見北寺塔聳立于民宅中,有種穿越時空的孤獨感,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近。
所以我們在西園寺之前,又計劃先去北寺塔看一看。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
路上查了資料,據說北寺塔是孫權為他的乳母修建的,所以又有北塔報恩寺這個名字。
我們到達的時候,發現北寺塔附近正在施工。吵鬧的機器、四處安置的路障、穿梭的車流與過往的行人交織在一起,讓這里紛亂繁雜。
穿過十字路口,就看到了北寺塔的大門,門上題著“知恩報恩”四個字。
放大來看,原來又是趙樸初先生的字呢。
最早見過這個署名大約是97年,在家鄉的橋梁上。現在算來也將近有20年了吧。
可能因為外面正在施工,所以這里并沒有多少游人往來。和門口的大爺打了個招呼,很順利的就進來了。
遠離了外面喧鬧的機器聲,里面倒是意外的清靜。
我們路過了一個長長的走廊,廊內貼著漆版的《姑蘇繁華圖》(又名盛世滋生圖,上面有葉圣陶先生的題字)。由于畫面太長而且玻璃反光,所以就沒有拍照了。
這幅圖的作者是清朝蘇州畫家徐揚,據說他原本是蘇州的監生。按照我的理解,大概相當于現在中科院的博士生吧。他在工作中經常要參與蘇州地圖的繪制,想來因此對此地的人情風貌了然于心。
在工作之余,他開始作畫。歷時24年,最終畫成此圖。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蘇州的時候,他獻上了畫作,因此得到賞識,被任命為宮廷畫師。
如今這幅畫的真跡已經不在蘇州了。據說清朝覆滅后,被溥儀帶到了長春的偽滿皇宮,現今珍藏在遼寧省博物館內。
穿過長廊,遠遠的就能看見院子里的彌勒像。以往寺院里的彌勒和韋陀都位于天王殿內接受人們的香火膜拜,而北寺塔的彌勒佛和韋陀菩薩卻立在室外,露天迎人。沒有了繁華大殿做映襯,感覺彌勒的笑容都真切起來,意外的親民。
走近高塔,發現門上有一幅對聯:“且邀明月登九層,不負勝地有奇景“。想象著姑蘇時期風流才子們攜友登塔賞月,談笑風生,意境悠遠令人向往。只可惜現在樓梯鎖起,不能登塔了,有點小遺憾。
塔內一層有一座佛像,現在作為文物被保管著。佛像隱藏在塔身的陰影中,終日不見光,想想也挺寂寞的。
看過佛像之后,我拉著菠蘿繞塔九圈,積攢功德。菠蘿問我說:“這算是在任務地點領取經驗值嗎?” 我覺得算是吧(⌒o⌒)。
出了佛塔,我們在觀音殿旁的院落里停步休息,卻遇見了同在院落里的麻雀和白鹡鸰,它們一前一后,分外融洽。也許是附近淺淺的水波吸引它們過來的。
匆匆逛過北寺塔,我們就乘坐公交車前往西園寺了。靜謐的西園寺正適合時光靜靜流淌,那就是D3下午的故事啦。(詳見:西園寺的貓咪與鳥)
D3行程結束之后,我們回到酒店的樓上,遠遠的望見了夜色中的北寺塔。琉璃色的光打在高塔上,有種份外寧靜的美。
D3北寺塔-完-
寫于 2016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