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分享王洪圖教授《皇帝內經》講座視頻(2)
剛看完視頻講座,馬上根據筆記,來整理這篇文章。
我覺得學會整理文章,是件有意義的事情,當時要不是唐代的王冰,整體流傳的七零八落的《黃帝內經素問》,我們就看不到這么完整的版本了。
今天的視頻講座,主要講了《黃帝內經》為什么這么命名,成書年代的推測,重點講了《黃帝內經》的坎坎坷坷的流傳。?
《黃帝內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2年。流傳到今天,經歷了2000多年,真的不容易啊。
我就大約講下,《黃帝內經》之所以這么命名,是因為那時候,是比較“繁榮”的時代,在紡織,算數等方面,都有不錯的成就,這個年代,恰好就是皇帝的年代。
為了是這部醫書很好的流傳下來,就假借皇帝的名義命名。
《皇帝內經》里面分兩部書,一是《素問》,一是《靈樞》。
素問,現在看到的版本,主要是唐代王冰整理的。當時有二十四部,八十一卷,第七卷流失,后人又補了兩篇,現在看到的基本是這樣組成。
靈樞,當時是失傳了的,唐代時,高麗國為了得到《資治通簽》,拿《靈樞》跟當時的皇帝換的,后來在北宋有失傳了,但是在南宋的史菘,家里還有本珍藏本,后來就抄這本,才傳了下來。
一本好書,注定是不會被遺忘的,在那個傳播文字有限的年代,再加上戰爭,這本書都流傳下來了,說明,這就是經典,是經得起時代的檢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