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是我自己設計演繹的一個7分30秒的演講稿,現在將演講稿的設計過程解構一番,與諸位演講愛好者共勉。
設計思路
根據《幽默演講》手冊第四單元的要求為基礎來完成內容的構建。
單元目標:讓聽眾一直有笑聲
單元要求:1)以一個自我調侃的笑話開場;2)在演講主體部分串聯兩個或三個與主題相關的笑話;3)以一個幽默故事作為結尾。
單元時長:演講時間不少于4分30秒,不長于7分30秒。
縱觀國際演講會各類比賽的冠軍演講基本都是激勵型的演講(演講主要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告知型,激勵型,說服型,取悅型)。不是勵志就是雞湯。
我在想告知型演講有沒有可能成為冠軍演講的一天呢。
我又想了想,難比登天。登天可能都要容易點。
然而我的這個項目還是想嘗試一個告知型的演講,這就是選題的初衷。最后決定確定題目為《你可以掌握的幽默秘訣》。一個演講的設計主要是兩個方面:內容和演繹。
在內容方面此次采用三段式的經典內容邏輯結構設計:開場——中間——結尾。圍繞“幽默秘訣”這個主題展開。講述三方面內容1)什么是神逆轉;2)為什么神逆轉有用;3)如何做到神逆轉。
在演繹方面,除了一般的演講技巧以外,特別設計了視覺輔助工具的使用,并使用該工具創造演講“咒語”,制造“歡樂時刻”。
本來想使用內容路徑圖的技巧讓聽眾對演講內容有整體感,更便于記憶,然而在演練過程中發現會超時,所以演講稿經過5次修改,在有限的時間范圍內保留了最核心的部分。約束激發創造力。我們有很多信息要講,然而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出來就會讓我們創造性的去進行設計。
使用的主要技巧:
笑話開場,提問互動,提問過渡,視覺輔助工具的使用,創造咒語,概念視覺化呈現,場景動作描述,停頓,鏡像反應,類比等。
以下是演講稿和一些解構說明:
Opening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缺乏幽默感,我只是不擅長把它展現出來。就像卡耐基,失敗了很多次以后就開始教導別人如何成功了。所以我不擅長展現幽默感很多次以后,今天就來分享一下你可以掌握的幽默秘訣。
(自我調侃的笑話開場:奠定整個演講輕松的基調。)
經過我長時間的觀察、研究、總結:幽默的殺手锏,有,且只有一個:神逆轉。
(直接引入主題:開門見山為聽眾劃定思維疆界,讓聽眾為即將接收到的信息做好大腦準備。)
Body
你覺得什么是神逆轉呢?
(提問互動:盡量將演講的單向信息傳遞轉為雙向溝通,增加聽眾參與感,抓住聽眾注意力。)
理解抽象概念的最好方式就是舉個例子。(拿出準備好的一顆板栗)
(使用視覺輔助工具:吸引聽眾注意力,幫助聽眾理解和記憶。同時取“栗子”與“例子”的諧音,制造即視幽默效果。)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名標準宅男,一直愛慕的一個女神懷孕了,她的男朋友卻不肯負責任,她哭哭啼啼的找到朋友,問該怎么辦?朋友想他的機會來了,非常激動地對女神說:生下來吧!我照顧你們!女神很感動,過了兩天跟他說,我把孩子打掉了。朋友:為什么呀?女神:我想了想,他的孩子你不配養。
為了加深一下大家對神逆轉的印象,我再舉個例子。(拿出準備好的第二顆板栗)
(重復使用相同視覺輔助工具:除了有使用視覺輔助工具的好處以外,還有制造本次演講內在密碼的功效,相當于演講中的“咒語”技巧,只不過本次演講的設計用視覺輔助工具,即板栗來代替了語言充當咒語。)
另一個朋友不舒服去醫院照了肺部CT。醫生正在查看他的CT,苦口婆心的對他說:少抽點煙。你知道要是你不抽煙,你十幾年花在抽煙上的錢都可以買輛寶馬了。朋友一聽,牛脾氣就上來了,問道:醫生,你抽煙嗎?醫生:我不抽煙??!朋友:那你的寶馬呢?醫生看了他一眼:在樓下停著呢,怎么了?朋友:沒什么,我只是問問。
這就是神逆轉。
那么問題來了,神逆轉為什么讓我們發笑呢?
(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內容之間的過渡:避免過渡的生硬和不自然。并且同時引發聽眾的思考,抓住聽眾注意力。)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來說一說我們大腦的構造。人類的大腦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大象和騎象人。(展示手繪圖)
(概念視覺化:幫助聽眾理解抽象概念。并且使用手繪更有溫度,也更容易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不過人數過多的演講場合將手繪圖用投影展現才能讓所有聽眾看到。)
大象喜歡新奇,有趣的事物;騎象人喜歡有條理有計劃有規則。
所以我們內心經常是有激烈沖突的,就是大象想往西,而騎象人偏要揮動鞭子讓它往東。
(使用類比:讓聽眾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
神逆轉讓我們發笑就是因為大象覺得有趣,而不是騎象人,因為騎象人永遠都是理性的嚴密的。只有當我們打破邏輯思考的慣性吸引了大象的注意力時,我們才會感覺到好笑。等我們大笑一番,冷靜下來,就會看到騎象人一副嚴肅臉在一旁:有什么好笑的。然并卵,我們已經笑過了。而且下一次還會笑。
按照慣例,此處應該舉個例子。(第三次拿出一顆板栗)
(第三次重復使用相同視覺輔助工具:創造“咒語”。)
我的朋友學開車,前面不遠處就有一個行人,教練在一旁大聲說道:快點!再開快點!撞死他!朋友一臉懵逼:教~教練,我不敢。教練:不敢?不敢你還一直踩油門?
還是這個學開車的朋友。開了一段時日覺得可以上路了。教練在一旁教導:有的時候要用腳剎,有的時候要拉手剎。比如現在,快腳剎!朋友又是一臉懵逼的看著教練,然后緩緩的打開了車門,努力的把腳伸出了門外,用腳剎。
你的騎象人有沒有嚴肅臉?。?/p>
(提問:回到本部分演講內容點作為小結,并為過渡做好準備。)
看別人講的笑話,寫的故事,好像很容易就實現了神逆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二次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內容之間的過渡:提問可以很好的抓住聽眾注意力,不過如果內容較多,過渡很多的時候不建議每次都使用提問的方式。)
兩個方法:要么原創,要么借鑒。
原創如果太難,你直接借用別人的段子不就完了嗎。就像我今天一樣,除了開場自我調侃的笑話——你們確實有get到那是個笑話吧——以外,剛剛講的笑話都是我借來的別人的神逆轉。
(將當下演講內容自然鏈接到之前的內容,提升演講的整體感,同時將這個鏈接本身設計為當下演講點的梗。)
包括我接下來要講的這個故事
Ending
有多少人還記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呢?不要緊,不管你是否記得,今天以后你將記住另一個版本的小蝌蚪找媽媽。
(提問互動:為故事做鋪墊。)
小蝌蚪們游啊游啊游,終于在一片荷葉上找到了媽媽。
“媽媽,媽媽,我們終于找到你了?!?/p>
“是的呀,孩子們,很高興見到你們!你們的作業寫完了嗎?”
“等一下,媽媽,你減肥成功了嗎?”“你業績完成了嗎?”“你職位提升了嗎?”
“你們認錯人了?!?/p>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