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自: 吳瀚清 《道哥:我回阿里的29個月和職業生涯的6點感想》
鏈接 : http://mp.weixin.qq.com/s/4iuPd4pwE4bXwivqUJm3kg
數據安全:? 我相信未來我們會生活在一個數據被時時監控的時代,被企業出于商業目的監控,被黑客出于牟利目的監控。這就像我們每個人都赤身露體行走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樣,想想就會讓人不舒服。如果沒有合理的法律和有效的技術保護手段,這將是最糟糕的時代。
但這個時代終將到來,不管我們是否喜歡它,只能做好迎接它的準備,不適者將被淘汰。我們能做的,是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按照我們的想法,將這個即將到來的時代塑造得更加美好。
人們總是混淆了欲望和理想。
這世上根本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創業也根本不是功成名就的最佳途徑。創業,就是本來沒有的東西,你做出來了,就是創業。
這個世界相對還是公平的,你所得到的,一定和你付出的一樣多,只是人們往往只看到你所得到的,而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你所付出的。世界根本不需要被顛覆,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顛覆一個行業或一個市場。世界需要的是變得更美好,這是創業公司應該追求的。
積累與耐心: 一件事情如果淺嘗輒止,往往也是白干。一件事情如果只做個兩三年,可能就是來搭搭順風車,享受一下別人創造的成果,給履歷里鍍點金,成為自己上升的階梯。一件事情如果不堅持做個八年、十年,可能很難真正做出點什么東西。一個人如果總是兩三年就換件事情做,在我看來就是浪費時間。哪怕薪水會不斷的漲,頭銜在不斷上升,但最后終將一事無成,因為所有的積累,都半途而廢。
? 深度決定成敗:? 真正想做好一件事情,出發點要很純粹,這樣才能做深,也只有做深,才能真正做到不一樣。
細節根本不會決定產品的成敗,甚至很多成功產品在早期的時候產品體驗和各種細節都是一塌糊涂。細節永遠只是表面功夫,真正重要的是對細節背后的理解。
社會責任:「利他」的事情做的多了,就解決了多數人的問題,進而就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所以商業公司發展壯大后,都會開始談社會責任。
團隊自信: 判斷團隊是否優秀的標準,不是看有多少高級別的人,有多少光鮮履歷的人,有多少經驗豐富的人,而是優先看所有人對于使命的堅持有多強烈。在遇到逆境、遇到挫折、遭受委屈、不公待遇時是否依舊能堅持,初心不改。這樣的團隊將會很有韌勁,才能打逆風仗。
從困難中看到機會,而不是從機會中看到了困難。
不要用執行上的勤奮,掩蓋思考上的懶惰。很多時候工作做得不好,不是執行沒到位,而是思考沒到位。我們有很多需要思考的東西,思考事情、思考人,思考未來、思考風險、思考機會,思考誰是合作伙伴、誰是潛在的敵人。思考的深度,決定了結局。
?
數據化是未來 : 看一家公司是不是數據公司,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看他有多少臺服務器用作了數據計算。阿里是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數據化公司,我們認為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數據。未來所有的產品改進,都應該是通過數據化驅動,而非功能驅動。面向未來的公司一定是數據驅動的,只有數據驅動才能像滾雪球一樣將競爭力做厚,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高效的規模化,建立起更高的門檻和壁壘。
只有用大數據的手段先解決看問題的全面性,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安全問題,很多安全解決方案的失敗,不是在于防護做得不好,而是在于根本沒看見敵人,防護就無從談起。
態勢感知將承載大數據在安全行業落地的使命,但是需要數據化的卻不僅僅是態勢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