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這樣一種觀念——
“35歲后的'我'一定會比現在22歲的我成熟許多,在自我控制力、工作效率等多方面趨于成熟(這些方面讓22歲的我困擾不堪)。可以對生活選擇自由地說YES或者NO。對于交付到自己手上的工作可以高效地完成。處理不正確的感情可以刀起刀落,殺伐決斷”。
這個想法是不是聽起來很理所當然?我們似乎都確定未來一定比現在好,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是一個讓人滿意的個體。
直到我在網上看到了針對同樣主題(瀟灑姐)的心得感悟文章,分別來自23歲的女生和35歲的女人。
這兩個我素未謀面,只看到只言片語的女人有同樣的關注主題——“認識自己,自我管理”、“管理時間、管理精力”、“延遲滿足”。
看到這,讓我突然地覺得可怕。23歲的女生、35歲的女人,或許還會有40+年齡的人,都在不斷地與“Bad me”——人性當中那個懶惰、享樂的自己作斗爭,而這樣的斗爭也許要持續一生。每念及此,只讓我感到毛骨悚然,生命中有多少時刻,我們可以獲得內外自我的和諧統一,心之所至,身體也跟隨行動。
我以為當我35歲,我會成熟,不會再有不自控的情形。然而事實看起來是這樣——如果你被“Bad me”壓倒過一次,兩次,數不清次,而從未贏過,那么你就會一直輸下去。十年間你不會有變化。只有你掙扎著贏了第一次,贏了第二次,將打贏“Bad me”成為融入你骨子里的行為模式,你才會升級超越“22歲的你”、“23歲的你”“27歲的你”,最終迎來你想要的那個“擁有自我控制力、對生活擁有自由選擇權、殺伐決斷的35歲的Better You”
而生活就是一場與“Bad me”曠日持久的斗爭,你要做的就是不要被它打敗一次、兩次、無數次,你要做的是試著贏第一次,贏第二次,贏更多次,不斷升級自己的版本,贏得自我的掌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