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孫云曉先生,曾說過好習慣對孩子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是人生的格調。
對孩子的好習慣養(yǎng)成,要從小抓起。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要選擇適當?shù)囊?guī)矩。在教育孩子前父母提前商議好方案,要統(tǒng)一意見,并且寬嚴相濟。
網(wǎng)上看過一個帖子,是這樣的:
公交站牌上的一則公益廣告,廣告中,一個年輕的媽媽在教育三歲左右的兒子走路要走斑馬線,走路時,一定要看好紅綠燈,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 紅燈停,綠燈行。孩子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看著媽媽點頭說:好。
年輕的媽媽領著孩子出門,在等綠燈的時候,孩子看到有好多人并沒有按照媽媽說的等綠燈了才過馬路,孩子很困惑,扭著頭問媽媽: 為什么紅燈了,他們都要過來呢?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過去?
媽媽看著紅燈時間扔不停過往的人和電動車,蹙著眉頭,為難的告訴孩子: 他們或許有很著急的事情吧。
電子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句話: 不要讓你今日的行為,成為孩子明日的習慣。
孩子,是模仿者大人的足跡一步一步長大的,他的好的不好的行為習慣都來自于身邊的人,也就是他的父母和爺爺奶奶。
我的侄女(我老公哥的孩子),有一天,我們吃飯的時候,侄女夾起掉在桌上的菜放到我碗,我告訴她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撿起來,很臟的。
還有一次,侄女拿的洗腳盆子,放到吃水桶上接水,更有甚者吃飯前不洗手,挑食,罵臟話等等這些習慣。我一直不知道孩子的習慣是哪里學來的。
后來,我親眼看見孩子爺爺奶奶的這些行為,我明白了,孩子的不好習慣是來源于她的爺爺奶奶,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在她爺爺奶奶的身上是有跡可循的。
不管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不妨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讓他正向的認知這個世界。
父母身上的好習慣是孩子的好榜樣,不要讓大人今日的行為,成為孩子明日的習慣。
父母身上并非都是好習慣,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yǎng)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一位優(yōu)秀的母親甚至說:
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松,說你的孩子那么優(yōu)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
好母親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jīng)很嚴重了,甚至老師都已經(jīng)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但似乎只有生養(yǎng)、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好像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于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中國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
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其實,文盲并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點訪談》曾介紹過世界中學生奧數(shù)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事跡。
他家里極窮,考取了重點中學,卻沒有錢上,父親說讓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學還沒有工作呢,更何況你能不能考上大學還不知道。
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將家里唯一的一頭驢賣了。孩子在中學里是唯一一位連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連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這樣來說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當面一問才知道,雖然這位母親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但她卻讓自己的孩子在小學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僅此一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yè)的父母能夠做到呢!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老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shù)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有意或無意培養(yǎng)出來的。
其實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是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優(yōu)秀的孩子多是優(yōu)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制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當務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
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古語有云: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愛孩子,還請教育他明辨是非的能力。
愛孩子,還請教給他教養(yǎng)為何物。
愛孩子,還請給他做好榜樣!
愛孩子,還請管好自己!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平時日常生活中的榜樣,父母的行為會直接被孩子去模仿,從而父母在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和個人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畢竟人無完人,所以說每一位父母都不會是沒有一點缺點的,從而會致使孩子也學到一些壞習慣,從而變成身上的一些缺點,但若是父母發(fā)現(xiàn)的早的話就可以及時幫助孩子去糾正這些錯誤,若發(fā)現(xiàn)的晚的話,很可能會跟隨孩子一生的。
那么究竟是哪些表現(xiàn),若父母發(fā)現(xiàn)的話一定要及時糾正呢?
1、打斷談話
若孩子總是在父母和別人談話或者和對方談話的過程中總是去打斷大人們之間的談話,縱使他是有多么重要多么迫不及待的話語想要告訴爸爸或者媽媽,這個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這個壞習慣還不去制止的話,很可能這個行為舉止會跟著孩子一生,直到孩子長大之后還總是去打斷別人講話,這是一個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也是會被別人討厭的一個行為,所以說家里孩子有這個行為的父母們可一定要注意了,要及時幫孩子糾正自己的壞習慣。
2、有攻擊性的行為
每個人都是有脾氣的這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如果家里的孩子除了有脾氣之外,還存在著攻擊性的行為,這個習慣就是不正常并且不太禮貌的一種行為了。就比如說孩子早上因為起床遲了而沒顧得上吃早飯,之后又因為上學遲到而被老師批評,于是孩子回到家后就摔家里的東西從而去責怪自己的媽媽沒有早早地叫他起床。作為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做法是不正確的,盡管再生氣也要好好說話,并且要去尊重身邊的每一位人,只有這樣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孩子總是忘記起床的時候收拾床鋪、離開書桌的時候收拾書本、離開電腦的時候忘記關電腦又或是出門的時候忘記關燈,作為媽媽若是已經(jīng)提醒過孩子很多次了,但孩子仍是假裝聽不見媽媽的話,還是不去糾正自己的錯誤,也不去按照媽媽的話去做,這時候作為父母一定不能再看著孩子假裝聽不見了。若是一直這樣下去,孩子在長大之后就會變得目中無人,不遵守法紀等等,這時候孩子很可能會做出非常嚴重的事情,所以若孩子出現(xiàn)假裝聽不見這種壞習慣的時候,一定要去跟孩子好好談談。
4、無視規(guī)則
若父母規(guī)定孩子必須在一個時間點回家,而孩子總是會拖遲很久才回家又或是完全不聽媽媽的話,若每次父母跟孩子定一個規(guī)定,孩子總是不去聽,也不去遵守的話,這時候父母可要注意了,畢竟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若孩子總是不遵守家里的規(guī)矩又或是承諾,長大之后可一定會釀成很大的錯誤的。
5、習慣使小性子
很多父母也許都會覺得小孩子一定會有小性子,那些都是正常的,但是若家里的孩子一直使小性子,總是一遇到事情就使小性子,這樣其實是不對的。若孩子總是一遇事不想著如何去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就想著使小性子靠著別人去幫助自己的話,父母可一定要注意了,孩子的這個習慣是錯誤的,若不及時糾正很容易在之后的為人處世中不容易與人相處等。
6、總喜歡夸大事實
若家里的孩子明明沒有去過很遠的地方就告訴別的小伙伴自己去過哪兒哪兒的,家里并不允許看手機電腦的時候告訴別人自己玩了很久的游戲等等,若孩子總是這樣夸大事實,這其實是孩子不誠實的表現(xiàn)。若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這種情況出現(xiàn),一定要及時制止孩子,教給孩子講實話的習慣。
孩子若是出現(xiàn)壞習慣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制止,讓孩子的壞習慣都變成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優(yōu)點。
生活中,父母尤其是祖輩,對于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絕對不能超過溺愛的程度。
合格的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不管他有哪些缺點,犯了什么錯誤,父母都會永遠愛他,而且是無私的愛,但所有的愛都有原則有底線,超過底線就絕不縱容。
小時候電視上那個溫暖又貼心的廣告,一位媽媽每天含辛茹苦上班回來,可還是能每天給自己年邁的媽媽洗腳。自己的孩子看到了,有一天,他也端來一盆水,給媽媽洗腳。這個故事,大家看到的只是這個孩子好孝順,很懂事,卻沒有看到這背后最真實的本質。
假如這位媽媽沒有經(jīng)常給自己的母親洗腳,那么孩子又怎會想到自己的媽媽每天那么辛苦上班,給她洗個腳呢?就是因為這位媽媽常常給老人洗腳,老人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孩子看到了,就會想,假如我給媽媽洗腳,媽媽是不是也會高興呢?
我們都說,教師家庭的孩子普遍學習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不都是受父母直接的影響嗎?孩子小,他們的心理沒有我們大人的那么成熟,在他們的心里,辯分不出來好的壞的,只知道,爸爸媽媽愛干這個,我也覺得有趣,我也想玩一玩。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同樣的道理,身邊的人對自己的影響是非常之深,更何況一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呢?
現(xiàn)在的很多父母都責怪孩子太小就一直玩手機、玩游戲、看電視。如果一個家庭里面沒有大人做這些事情的話,小孩子又怎會癡迷于此呢?對于父母,如果不能以身作則,孩子又怎么會聽你的話。
作為父母,能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多看書、多運動,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會愛上你所喜歡的。當你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習慣,自然而然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你的習慣。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榜樣,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去做對孩子有益的事,自己樹立好榜樣,讓自己的孩子也能學以致用,對他的未來受益無窮!
好父母,先從培養(yǎng)好習慣開始!
看過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朱軍的一檔節(jié)目,朱老師說從他孩子五歲起,每天早上兒子起床時,自己肯定會在書桌前看書。
這是一位工作非常忙的父親,為自己的孩子做的一個閃亮的榜樣。朱老師在節(jié)目里說,剛開始的確不習慣每天6點半早起,但如今10年過去,已然成為習慣。
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從言談舉止到生活習慣,這些都會對孩子有著很深很直接的教育。
網(wǎng)上一個網(wǎng)友的親身經(jīng)歷: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原本坐著看電視的兒子突然站了起來,很禮貌地向客人問好,等到客人都坐下他才坐下看電視。客人連連夸獎我教子有方,我嘴上客氣著心里卻暗暗驚訝。
我還注意到,每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本來坐著的兒子都會站起來叫我一聲。
一天陪兒子看電視,我問兒子為什么家里來了客人他要站起來。兒子看著我說因為每一次家里來了客人你都要站起來呀!還有爺爺奶奶回來了你也要站起來呀!
抱著兒子,我突然明白了,平時我的一舉一動兒子都看在眼里。我感覺渾身一陣毛毛汗,暗自慶幸自己平時沒有大大咧咧。
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們接觸新鮮事物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我們要讓他們在積極陽光的環(huán)境里面茁壯成長,我們要讓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明辨是非,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分清楚好和壞。讓他們從小學會感恩,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個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
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優(yōu)秀的孩子。每一個孩子的好習慣,一定來自于父母的好榜樣!
以身作則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網(wǎng)上,紹興一位媽媽抱著女兒來到超市找老板,但她不是來買東西的,只是來付錢的。
原來這位媽媽前一天在超市買東西了,但回家后發(fā)現(xiàn)支付寶沒有轉賬成功,于是在第二天特意回去找老板付錢。
這位媽媽在與老板溝通好后,拿著手機再次進行轉賬付款,這時懶洋洋趴在媽媽肩膀的女孩猛的回頭,看到了媽媽付款的過程。
老板表示,這是開店近5年來,第一次遇到顧客因未成功付款而回來店里給錢的情況,他覺得很暖心,對著這位媽媽說“你真是一個好榜樣”。
網(wǎng)友看到后紛紛留言說:
“給這位母親點贊。”
“孩子的好榜樣。”
“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為人父母的我們,總在思考希望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這位母親用行動給出了最好的答案,你是什么樣的人,孩子將來就有可能是什么樣的人。
正如董卿所說過的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不斷自我成長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導師!
說起Space X公司的總裁埃隆·馬斯克,想必大家都熟悉,他是億萬富翁、鋼鐵俠的原型,更是把人類史上第一枚商業(yè)載人火箭運上外太空的背后人。
埃隆·馬斯克的成功離不開他母親的教育,他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他的成功來自母親的培養(yǎng)和影響。
他的母親叫梅耶·馬斯克,出生在南非男權主義盛行的時代,她15歲進入了模特行業(yè),22歲踏入婚姻生活,本以為會是幸福的開始,卻在新婚第一天遭遇家暴,從此開始長達9年的地獄生活。
在這不幸的婚姻里,梅耶并沒有放棄對自我的成長,她在孕期時一邊帶孩子,一邊學習并完成了營養(yǎng)學碩士課程。
在31歲的時候,她終于通過法律離婚,獲得了3個孩子的撫養(yǎng)權。
離婚后,梅耶獨自帶著3個孩子,生活過得很艱辛,在最辛苦的時候要一天干五份工作,但她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對待每一天。
生活的壓力沒有使這位母親低頭,她開設了營養(yǎng)咨詢公司,還重新站上了自己熱愛的T臺。
為了兒女有更好的發(fā)展,在42歲的年紀,她毅然放棄了在南非逐漸穩(wěn)定的生活,帶著3個孩子舉家搬往加拿大。
在新的環(huán)境從頭開始,并沒有讓這位堅強的母親感到害怕,反而她在不斷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鼓勵孩子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支持他們自由成長。
三個兒女受母親影響,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努力耕耘,不斷進取,都取得了讓母親驕傲的成績,其中成就較為突出的大兒子埃隆成為了一個讓人敬仰的傳奇人物。
梅耶經(jīng)常用這么一句話教育孩子:“越努力,越幸運。”
這位母親用一生的行動向兒女詮釋著這句話的含義,無論何時,即使遭遇困境,都不要放棄對自我的成長,只有自己不斷進取,不斷努力,才能為自己贏取更好的未來。
有人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個不斷自我提升自我的父母,不但活出了自我,也在孩子心目中樹立了榜樣,孩子會以父母為目標不斷努力進取,活出更好的人生。
一位記者曾經(jīng)問梅耶.馬斯克對于三個孩子是否是她人生中最成功的作品?
梅耶回答說:“不,他們只是因我而來的生命,各自綻放。我才是自己最成功的作品,沒有之一。”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系亦如此,孩子的將來是由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成功與否,都是他們自己的人生,同樣父母自己也要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為自己而活。
陶行知說,家庭教育的好壞決定了孩子的一生,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過好這一生,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個優(yōu)秀的父母在影響他的成長。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父母的心態(tài),會影響整個家庭的氛圍,更會影響孩子為人處世的方式。
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感知力極強,他們會情不自禁模仿父母,學習父母的處事方式,并將它是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提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聯(lián)系或許影響一生。”
思想家托爾斯泰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孩子從幼年時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
父母的好習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不要讓你今日的行為,成為孩子明日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