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亭子//趕在黎明前(小小說)
文/遙亭子
? ?
石顯倒下了,趕緊爬起來,旅途匆匆回石頭村,他已12年又18天沒回家鄉了。
石屋、石巷、石牌坊,像剛刷洗過,干凈;穿村而過的清流,紅鯉魚攢動;紅豆杉林氧吧,鳥聲啁啾。曾經偏僻的山村,如今游人如織。人們輕聲說話,像林中鳥語;散漫的步履踩出細流般的樂音。石顯興奮起來,見人就上前搭訕,可沒人理睬他。
石顯走進石氏宗祠,祠堂修葺一新,牛腿、雀替、美人靠等或換上新的,或重新上了油漆。戲臺上正演著折子戲《僧尼會》,游人邊觀看邊拍視頻。石顯看見臺下第一排座位上端著大茶缸的老書記,瞇眼、洞嘴、翹著白胡子。一折戲演完時,石顯挽著老書記的胳膊走出祠堂。老書記白襯衫、西裝,精神矍鑠。“侄媳婦給我買的。”老書記挺了挺駝背說。石顯在衣兜里掏煙,竟然掏了個空,平常都裝著軟殼“大中華”“和天下”等好煙,今日咋沒帶煙呢?石顯尷尬著。“早戒了,兒孫、媳婦們不讓抽,說是讓我長命百歲!”老書記呵呵笑著。老書記腰上果然沒別著煙槍和煙袋子。“老書記不認得我了?我是石頭呀。”老書記搖搖頭。“當年,咱石頭村造盤山公路,是我給開的一路綠燈,我還捐出一萬塊錢吶,那可是我自己的工資,天地可鑒!”老書記點點頭,可突然做出耳背的動作,大聲問道:“你嘴里嚼啥?恁韌?嚼不爛?” 石顯哭笑不得,心里疑問,老書記如此耳聾咋看戲的?還恁專注。石顯便把嘴湊近老書記耳朵,響聲說:“老書記,我是石頭!” “哐啷”,老書記手里的大茶缸掉落地上,茶水潑在石顯的褲腳和鞋子上。“炸石呀!”老書記吼了一聲。石顯撿起地上的大茶缸遞還老書記:“對不起!嚇著老書記了。”老書記并不領情,乜斜了石顯一眼,背轉身,佝僂著腰走人。
石顯來到染坊。一位頭上戴著靛青白花巾、身著靛青白花衣的中年婦女正在傳授一群初中生模樣的女孩子印白花、染色。女孩子們也是頭上戴著靛青白花巾、身著靛青白花衣,有的把白花板平放在沾濕過的土布上,有的把白花布放入靛青缸浸染,有的把染上靛青的白花布晾曬到竹架子上。幾個游客也頭戴靛青白花巾、身著靛青白花衣嘻嘻哈哈地親臨體驗。石顯感覺到連空氣都是靛青色的。
中年婦女叫翠竹。石顯和翠竹青梅竹馬,過家家常配對新郎新娘。石顯讀高二時親過翠竹的嘴,摸過她的羊角奶子。后來,石顯讀上大學,分配城里工作,翠竹嫁給了同村染布匠的兒子。
“每個周末,都有學生來學印染……”翠竹說,“你是誰?我可不認識你呀。”石顯默念道:我可親過你的嘴,摸過你的奶,還有,是我幫你兒子進了縣城中學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今你兒子還讀了博。翠竹,你咋就不認識我了呢?
翠竹繼續忙,石顯悻悻地離開。
石顯來到石湖畔的“山里儂”農家樂園就餐。偌大的園子里煞是熱鬧,山雞在果樹林子里飛翔,黑豬玩跳水、短跑比賽,還有斗牛。這樣的雞肉、豬肉、牛肉精瘦,吃起來忒勁道,所以“山里儂”農家樂園一直生意火爆。
“歡迎光臨!”老板娘對石顯露出倆酒窩。她叫雅雯,石顯的前妻。雅雯和石顯離婚后回到石頭村,與石顯的兒子、石顯的娘一起居住。后來招贅了一個喪妻的敦厚男人,夫妻倆承包了大巖宕邊上的荒山,辦起了“山里儂”農家樂園。
雅雯居然也沒認出石顯,把石顯當作普通的顧客相待。雅雯一定認得我,只是恨我,她一直沒能原諒我。是的,我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我對不起雅雯!對不起兒子!對不起爹娘!我感謝雅雯,是雅雯幫我撐住了一個家,一個本該是我石顯的家。石顯面對近在眼前,卻沒有相認的前妻默默懺悔,眼淚嘩啦啦流進酒碗里。
“阿媽!阿媽!”男女聲甜甜地喚著雅雯,是石顯的兒子、兒媳。兒子遺傳了父親的魁偉和母親的端莊,媳婦的眼睛水靈靈的。“我的好兒子、好媳婦!”石顯差點兒喚出聲來,他恨不得跑上前去,緊緊擁抱他們,痛哭一場。是我讓兒子抬不起頭來,是我讓親人背上黑鍋。我無顏面對兒子,無顏面對親人,無顏面對石頭村!石顯控制住了自己,一直目送兒子、兒媳和雅雯揮揮手后,手牽手離去。
石顯露出久違的笑,臉上依然淚痕斑斑。
石顯去了公廁。石顯認得公廁是當年生產隊里的牛欄房改建的——小時候的石顯常去牛欄房飼牛。公廁石墻灰瓦,爬滿青藤,“第三空間”是書吧,穿插著盆栽的天然綠植,清香脈脈。有游客坐在木桌旁,靜靜地翻著書頁。公廁門口掛一塊小木牌,上刻綠色的倆字:放空。是呀,除了屁股放空,腦袋也要放空呀!什么金錢、美色、權力,自己就是因為沒有放空這些貪念、不斷膨脹的欲望才落到如此下場啊!要是我當初放空,善良的雅雯依然是我石顯的妻子,美麗的石頭村依然是我石顯的家鄉。石顯正想著,忽聽得有人叫喚“石頭”,抬頭見是娘親。只有娘親還認得他。娘親領著石顯一直往山上走,天光越來越晦暗,繞過幾株松柏,貓腰進入一間小石屋,屋里黑洞洞的,一股霉潮味撲鼻而來。娘兒倆促膝而坐,說了一籮筐又一籮筐的話兒,一直挨近黎明。
娘親說:“石頭,黎明前趕去投胎吧!下輩子做個清官。”娘親已故去13年又22天。
黎明時分,石頭村醫院產房,一個男嬰呱呱墜地。
遙亭子:原名姚庭,現為浙江省閃小說委員會理事、永康市文聯《方巖》雜志社小說編輯。作品散見《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百花園》《小小說月刊》《小說月刊》《金山》《民間故事選刊》及國外《澳華文學》《國際日報》《明州時報》《中華日報》《先驅報》《好報》等中外報刊;多次榮獲全國微小說征文大賽獎,入選年度選本、被譯介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