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候被杉樹刺戳了手, 有的刺會留一小截在皮膚里需要用縫衣針挑出來。這很痛,也很可怕,所以我寧愿忍受刺留在肉里隱隱作痛,也不愿看著針頭扎進皮膚里攪動。為了讓我就范,家里人就說:“如果刺不弄出來,會在你的身體里生根發芽,最后長出杉樹來。長滿刺的樹枝會從你的嘴巴、鼻子、耳朵里伸出來。“ “真的?”我驚愕得張大嘴巴。“當然是真的!“ 大人們回答得斬釘截鐵。想象著身體里長樹,到處樹枝拼命往外鉆的樣子,我嚇得乖乖站著不動,直到刺被挑出來為止。吃蘋果不小心吞了蘋果核也被嚇壞,說會在身體里長出蘋果樹。這讓我擔心受怕了多年,一直等著某一天忽然有樹枝從耳朵里冒出來。
2
另外一件曾讓小小的我很害怕的事是打雷。大人們嚇唬我說:“不可以和大人頂嘴,不可以對大人沒禮貌,不然會被雷電打死。“ 此外還繪聲繪色地講了一件某某地某某小孩頂嘴最后雷公把他從床的里邊專門挑出來打死的”真人真事“,細節描述栩栩如生,例如家里人如何齊齊下跪向雷公求情,請給孩子一次機會,但是雷公鐵面無私。此后的無數次雷電天氣里,我都心里惶惶,因為和大人頂嘴的事我確實干過。還有浪費糧食也會被雷打死的。故事說一個小孩因為撿起廁所地板上的一粒飯而被表揚愛惜糧食,另一小孩為了獲得表揚倒了一碗飯在廁所的地上,然后撿起來吃,結果被雷公打死了。我還被問為什么會這樣。我驚駭地同時,小腦袋瓜里想著,廁所地上的飯粒都吃,好臟啊!還有第二個小孩雖然笨,但死得也好冤。
3
后來,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開始了這一套, 雖然我很有意識的避免嚇唬孩子,但某些情況下卻難以做到。幾個月前,我兒子逍遙因為被蜱蟲咬的傷口一直沒有痊愈又被同學傳染了細菌,導致傷口感染,過了很久才好。我和他爸爸從此害怕他再被蚊蟲叮咬,也害怕他抓被蚊子咬的傷口。于是警告他:“如果再玩蟲子,又會被咬,然后你一直抓,傷口不能愈合,又會再次被細菌感染,這樣傷口又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長好。如此反復會留下疤痕,有疤痕會很難看。難看的人很難找到朋友(其實想說女朋友),也不受歡迎,找不到工作……” 說到一半,我忽然醒悟到這是在嚇他,立即打住或者打斷他爸爸,然后喃喃地說:“沒事,算了……”
4
有一次逍遙和他的朋友科內一起玩,兩人站在公園長椅上準備翻過緊靠著椅子的鐵欄桿。椅子和欄桿并不高,并無實際危險,所以我沒有制止。可是科內的媽媽連忙說:“不可以,快下來!”科內問:“為什么?” ?他媽媽:“因為這是危險的,真的非常危險。” 科內:“那為什么逍遙可以?” 我沒有解釋什么,這時逍遙輕松地翻了過去。科內媽媽還是堅定地要求自己的兒子下來:“因為你有可能會摔到地上,摔破頭,會流血,很痛,或者摔斷胳膊還要去看醫生……”
5
后面兩個故事雖然比前面兩個故事靠譜一點,至少科學上比較說得通,也不算腦洞大開型,但都有著同樣的本質:養育者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編造故事讓孩子害怕、恐懼。我們似乎善于威脅恐嚇兒童,并且在這方面極具天賦。最最普遍的恐嚇有:你不聽話,媽媽不愛你了;你不回家,會被警察抓去/老虎吃掉;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弟弟出生了,你爸爸媽媽都不愛你了;你學習不好,以后找不到工作要以撿垃圾為生或者餓死…… 等等。 又或者,為了讓孩子收拾玩具、按時上床睡覺、按時完成作業,常用的威脅有: 不然把你玩具扔了、不給你講故事、不帶你去某某地方玩、不給你買冰淇淋…… 等等等等。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其中的某些話。有的時候這些很管用,于是你在威脅小孩使他害怕的路上越走越遠,腦洞越開越大。想想吧,你不遺余力地讓兒童恐懼,竟然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當下所要達到的目的,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卻從不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是何等的自私!小小的人兒還幾乎什么都不懂,全然地信任爸爸媽媽,不管成人編出的謊言有多么荒唐,兒童都相信,那小小的心靈被恐懼充盈,慢慢地不再敢于探索,嘗試,不再無憂無慮,而是擔心害怕,開始小心翼翼,開始害怕失敗。最后他們完全變成父母的樣子:焦慮的人。他們也將開始擔心下一代不好好學習,不能成為尖子,以后就沒飯吃,可是世界上任何學校,任何班級、工作后的任何行業,尖子都是少數。普通人照樣活得很好,并沒有餓死。還會擔心自己或者孩子不走正統也會餓死,于是扼殺興趣愛好,不敢學藝術,不敢放棄不喜歡的工作,不敢辭職去心中向往了很久的地方,不敢脫離“正軌”哪怕一點點。可實際上,那些敢于追隨內心,走“偏路”的人,卻往往活得更精彩,因為他們活出了自我。
我們應該讓兒童的心靈自由,讓他們感到安全而非恐懼,這樣他們才能自由探索,自由發展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
在你想讓孩子害怕的時候,還是省省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