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這件事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事--每天都要面對,極大地影響生活狀態,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訴求,卻沒有系統學習科目。我每天都能收到大堆私信:bamboo,我要怎么穿牛仔褲好看???我在辦公室穿成什么樣比較時尚又得體?我應該買什么鞋搭配我新買的長裙?
看了再多的時尚公眾號新品解析潮人街拍也不一定會幫助到你。畢竟我們距離超模還有半只腿……
事實上,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all depends on you.?具體來說:x硬件+y氣質+z信仰(by bamboo)。
硬件是指你的身材體型膚色外在條件,氣質就是你所展現出的風格,信仰則指的是你想通過自己的外型去表達的一種社會化意義。這里的x、y、z是不可控因子(畢竟每個人選擇自己fashion style的意義不同)。
硬件
在你所有的外形條件里,身材對你的風格起著幾乎決定性的作用。基本上女生的身材可以分為四大類型:蘋果型(下肢纖細,腰腹渾圓)梨型(肩窄、腰細、臀寬、大腿豐滿)漏斗型(前凸后翹胸大腰細)矩形(胸部、腰部和臀部都很窄?。?/p>
而你的體型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健身塑性會讓你更健美苗條,但天生的體型是無法改變的。這就需要我們通過穿著來揚長避短,最大化地展現自己的優勢。
(1)蘋果型身材和矩形身材的女孩最大的煩惱就是不夠玲瓏,缺少女人的曲線。
矩形典型代表是olivia parlemo和Keira Knightley(脫下衣服安能辨我是雌雄……)
So what?披一件寬大的男友襯衫就立馬就煥然一新↓
這個體型的姑娘將重點放在腿上弱化曲線,總是不會出錯的。olivia什么時候放棄過露腿?
而且她最精明的一點是,為了改善沒有腰線的曲線,她幾乎給自己所有的衣服都加上一條腰帶,以此來凸顯根本不存在的腰。
當她既不露腿(揚長)又不系腰帶(避短)的時候,身材比例明顯不對勁了……
但同樣身材的Keira Knightley采取同樣的方式時,總覺得哪里怪怪的。好看是無疑是好看的,但不像她了--這就是我們下一節要講的氣質的問題了。
蘋果身材跟紙片人的差別就是上身更加臃腫,很多年輕時纖細的女孩中年發福后就很容易形成這種身材。比如結了婚之后的大S↓
這兩套禮服成功地展示了一個錯誤觀點:越遮越胖,欲蓋彌彰。胖的時候,那些寬大無腰身的袍子只會顯得你的身體無邊無際,誰也不知道里面藏了一個多大的宇宙。
當她弱化了上半身的線條,是不是感覺好多了?有腿堪露直須露??!
沒曲線的姑娘一點也不用懊惱,你們是離high fashion最近的人,還能保持永恒的少女感。以國內目前對清純型女生的審美推崇以及對小鳥腿的熱愛,你們只要老老實實地穿一件寬大的外套加一條緊身legging就能呼風喚雨了。
(2) 梨形身材和漏斗型的姑娘正好相反,因為腰臀比例明顯,整個人都顯得很富有女人味。
亞洲人當中有很多梨形身材,譬如我自己。我們這種身材的姑娘簡直沒有童年,小時候因為一發育就有成熟女性的輪廓,感覺整個人都很羞恥……天知道為什么我們再瘦看起來也不會是紙片人。
她們穿上什么都有點隆重的感覺。摩登家庭里面的gloria幾乎每一集都長得一模一樣--各種不同顏色的裹身裙高跟鞋,現實里她也是如出一轍。
因為寬松的汗衫會讓她們跌入凡間變成臃腫女孩↓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女明星穿上禮服就美的不可方物,換上便裝立馬變胖一倍,比如scarlett johansson,jennifer lawrence ,還有我國的范冰冰等。
對這兩種體型的女生來說,線條的修飾實在太重要了(大部分禮服都有這個功能)。所以日常穿著上都不能太過于放松。
跟漏斗型姑娘相比,梨形身材上身更纖弱臀圍更寬闊(實際上肩膀窄更會對比出臀部寬)。
其實仔細看Leighton這張照片,她一點也不胖。但圖中這種長及胯部的上衣會讓人視線停留在身體最寬的部位,腿立馬短了半截,人也胖了一圈。所以梨形女孩最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是:掩飾闊臀,加寬肩膀。
將視線上移到纖細的腰部是最簡單的掩蓋臀部過寬的方法。高腰OR露臍↓
加寬肩部可以通過不同的肩部設計--寬肩女孩注意!一字肩和這種吊脖式小洋裝你們都要謹慎選擇,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女超人。
當她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恢復到那個天使臉蛋魔鬼身材的Queen B了。
基礎搭配定律:只要你全身上下有一個部位是好看的,就想辦法讓大家的視線轉移在那個部位上;如果有一個部分你極為不滿意,就徹底弱化那個部分。
氣質
根據身材等硬件條件選擇了一些“不太會出錯”的衣服也不過是搭配的第一步(否則全世界只有四種女人該多無聊??。?。
之前在年會禮服,我想不動聲色地艷壓群芳里舉過很多關于氣質顛倒而穿錯衣服的明星案例,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問題是,現實中有很多女生確實還沒有弄清楚自己適合什么風格。最好的方法就是靠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學習。
(這里只能拿自己的黑歷史舉例了……)大學時還在摸索個人風格的我 v.s 現在的我↓
在身材體重都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情況下,不同的風格會將你變成完全兩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就好像破繭成蝶找到了最核心的我,感覺自己從黯淡變得閃閃發亮,遇到的世界也會截然不同。
你是誰,你的朋友和愛人就是誰。
比如上一節里講到的英倫玫瑰Keira Knightley,即使身材類似也永遠不會走名媛olivia parlemo的路數,她堅毅不羈坦然自若,臉上有野性的光芒,想象她束縛在那些規矩的追逐流行的小洋裝里有,該多委屈啊。
尋找個人風格的過程無外乎就是尋找自己的過程,不僅在于衣服本身,也同樣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而且模仿追隨一個fashion icon也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你追隨的人一定有著你想成為的影子。找準一個合適的與自己有相似之處的時尚偶像,如同跟準一個好的老師,影響深遠。
高階版搭配定律:你是誰才最終決定了你應該穿什么
信仰
上面兩點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讓我更好看”,而時尚的社會意義當然不限于此。
簡單的例子,你以為LADY GAGA是為了穿得好看才掛了一身的肉出門?她的每一次亮相都是一種傾訴。她要表達環保,要表達安迪·沃霍爾的概念,她要成為流行表演藝術,成為流動的博物館展覽。而對她來講,前兩點的影響顯然就微不足道了。
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我遇過。
我大學的室友,一個以搖滾精神為己任的姑娘(不是那些假惺惺的“搖滾風格”就是純重搖),其實化淡妝穿著小裙子的她很合適,不過她并不愿意背離自己的信仰做蕓蕓眾生里的一個。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看到她始終是最初的樣子,做著音樂DJ,玩著樂隊,講著別人聽不懂的藝術流派,染著夸張的發色,掛了一身骷髏頭的裝備。
我覺得她特別棒,幾乎是一個icon。這個世界上90%的人在追隨時尚,5%的人在創造時尚,還有5%的人只做自己。
以前讀羅蘭巴特的《流行體系》,他把時尚看成是“真正人類”的符號:它是落空了的意義,但它也是意義;它沒有內容,于是便成為一種景象--人類賦予自己以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