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神圣的"教師節",翻閱著被刷屏的朋友圈,舉目充斥著感恩與祝福,不論其是出自于真誠,或者做作隨流,每個人心頭勾起的自是一段就學的往事。
無意中看到上面這篇文章,通讀下來,卻是另外一種感覺,讓人無語,震驚之余,頗生感慨,也亂侃幾句。
無疑,文中的小孩聰明好學,成績優異,肯定是老師眼中的"愛學生"。以及每個家庭里,父母用來鞭策自家小孩時,口中常念叨的"他家的小孩"。
然而,在文章中談及小孩的想法,他的言辭所表露出來的內心,卻像一把利刃,戳破了這個被期望所環繞著的美麗泡泡。
相信這是每個家庭的父母,所不愿看到的。
知識的豐滿與思想的蒼白,兩個極端的對比,足以讓人心悸不已。
這樣的小孩,我寧愿他是一無所知,也不愿見到他所謂優秀后面所隱藏的無知。
一張白紙永遠好過一張涂抹錯了顏色的作品。
對于小孩,知識靠老師"言傳身教",對社會,對生活的認知則主要還是家長來引導。
不要給孩子家庭很窮或很富的感覺,我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不自負也不自悲。
不要給孩子太真空的環境,既要帶孩子去感受成功人士頂級的工作生活環境,也應該帶孩子去看看底層百姓的疾苦,住得起五星級酒店也睡得慣農家小院,見過世間百態,心態自然平和。
人往高處走,告訴孩子,羨慕別人的高品質生活也沒有錯,家長做的應該是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去獲得,而不是一味的去遷就與施舍。
你給孩子的物質,或許是最好的。但你給他的方式,不一定是正確,不勞而獲的后果只是讓他學會指望,談不上會珍惜。
多大的小孩,就讓他做多大的事,該快樂的時候讓他快樂,該擔當的年齡,必須讓他有擔當。
不要勉強孩子去做他目前不能理解的事情,給時間讓他循序漸進,切忌拔苗助長。急功就利,反而適得其反。
一個扭曲觀念的貫輸,只會收獲一個扭曲了的人性。興趣可以培養,但不能勉強。
啟迪孩子,物質并不是唯一目標,需要精神與其同步,沒有豐盈的思想就承載不了物質所帶來的困惑。
告訴他,
精神的滿足應永遠勝過物質帶來的滿足。
人生的道路很長,所有的順風順水不一定全是你努力的結果,要學會感恩。
所有的挫折也不全是你個人的原因,把它當作一種磨練,要學會堅持。
寵辱不驚,驕而不縱。
父母給的平臺,只是人生的一個跳板。不要盲目地去和別人比較跳遠的距離,跳板有高低,你只需看到你的努力。
定一個正確的一個目標,能讓你少走彎路。定一個看不到的目標,卻會讓你迷失方向。
太多的無妄奢求,只會讓你活得茍且,了無生趣。
活得貧窮,也要生活得高傲,物質只能裝潢你的外在,卻充盈不了你的內心,不能讓物質把你的內心綁架。哪怕肉身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靈魂也要充斥在精神的高端。
對于小孩,我們真不該需要那么多的要求,只愿他們活得充實而不空虛。
雖然活得平凡,但也能個性張揚。
懷著一顆小小的內心,能抗得住這俗世的紛擾,抵得住一些無妄的誘惑。
活得率性而又知性,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