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
人們通常把長度比直徑大千倍以上(直徑只有幾微米或幾十微米)且具有一定柔韌性能的纖細物質統稱為纖維
紡織纖維
紡織纖維是指具備紡織產品基本條件的纖維原料。原料纖維要經過開松、梳理、牽伸、加捻、整經、織造、整理、拉幅等紡、織、整的各道工序制織成紡織產品,再經過攤料、裁剪、縫紉、整燙等服裝制作工序制作成各類服裝。
特點:
- 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最大的不同是,天然纖維的形態相對比較固定、單一;化學纖維的形態則豐富多變。
- 天然纖維一般吸濕性很好,穿著舒適透氣,不易產生靜電,水洗會收縮,會霉蛀,強力不如合成纖維,不具有熱塑性能,不能一次定型。
- 植物纖維性能特點:密度比較大,感覺重;彈性比較差,容易皺;耐堿不耐酸,一般洗滌劑都適用;在濕熱的條件下易霉。
- 動物纖維性能特點:密度比較小,感覺輕;彈性(干態下)比較好,不易皺,特別是羊毛,急彈性和緩彈性都很好;耐酸不耐堿,洗滌時應選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洗滌劑;在不夠干凈的環境中易被蟲蛀。
- 再生纖維性能:再生纖維的原料取自自然界的纖維素和蛋白質,因此它的性能接近于天然纖維,如其吸濕性能好,具有較好的穿著舒適性但不具有熱塑性能等。
- 合成纖維性能:合成纖維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它們表現出一些特有的共性,如強度大、彈性好、不霉不蛀、摩擦易產生靜電、易沾污等。合成纖維與天然纖維比,性能上最大的不同是吸濕性差,具有熱塑性能。
棉纖維
棉纖維是除去棉籽的纖維,稱皮棉或原棉,是紡織的重要原料:
- 長絨棉。長絨棉又稱海島棉,是一種細長、富有絲光、強力較高的棉纖維,是紡制高檔和特種棉紡織品的重要原料。
- 細絨棉。細絨棉又稱陸地棉或高原棉,是一種用途很廣的天然紡織纖維,在世界上種植最廣,產量最多,我國90%以上種植的都是細絨棉。
- 粗絨棉。粗絨棉又稱亞洲棉,是我國利用較早的紡織纖維。粗絨棉纖維粗、長度短、彈性好,適宜做起絨紗,制織絨布類織物或絮棉等。
麻纖維
麻纖維是從各種麻類植物中取得的纖維,包括韌皮纖維和葉纖維。麻纖維是人類最早用來衣著的紡織原料之一。麻纖維的品種很多,經常用于服裝紡織原料的有苧麻、亞麻、黃麻、大麻、羅布麻、劍麻等。
- 苧麻。苧麻是麻纖維中最為優良的紡織原料。苧麻纖維比較粗,長度比較長,因此可紡紗線較細,是較為高檔的麻織物原料。苧麻纖維可純紡也可混紡,與滌綸混紡的麻滌布,制作夏季服裝,有質輕、涼爽、挺括、不貼身、透氣性好、便于洗滌等特點。苧麻纖維手感較硬,成紗毛羽較多。
- 亞麻。亞麻也是麻纖維中最為優良的紡織原料。亞麻纖維的長度較苧麻纖維短,而細度較苧麻纖維細。亞麻纖維手感比棉纖維粗硬,但比苧麻纖維柔軟。優良的亞麻纖維織物是非常高檔的紡織品。亞麻纖維有純紡和混紡,通常與苧麻、棉花和化學纖維混紡,是非常優良的服裝用料,也是抽繡或繡花服裝的面料。
- 其他麻纖維。除了運用最多的苧麻和亞麻纖維之外,用于服裝材料的麻纖維還有羅布麻、黃麻、大麻等。羅布麻纖維較柔軟,而且有保健價值;黃麻、槿麻等纖維較粗,但吸濕透氣性好,宜作包裝材料;大麻除了與黃麻混紡作包裝材料外,有些國家也將其開發成服裝面料。
絲纖維
天然纖維中的絲纖維是指蠶絲纖維,蠶絲纖維是天然纖維中唯一的長纖維,一般長度可在800~1100m之間。它們是綢緞的主要原料。蠶絲纖維來源于柞蠶、桑蠶、蓖麻蠶、木薯蠶等,以桑蠶質量最好。
- 桑蠶絲。桑蠶屬于家蠶。在我國杭嘉湖一帶養殖桑蠶有著悠久的歷史。桑蠶絲又叫真絲,屬于高檔紡織原料。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生絲和熟絲兩種。生絲硬,熟絲軟。生絲是未經精煉的絲,也就是繅絲后不經過任何處理的絲。用土法繅的絲稱土絲(已基本淘汰);使用改進方法(半機械化)繅的絲稱工農絲。工農絲是杭紡、紹紡、杭羅、紹羅的原料;使用完善機械設備繅的絲稱廠絲,廠絲質量較好,粗細均勻,光澤度好。熟絲是指經過精煉以后的絲。
- 柞蠶絲。柞蠶是野蠶,以柞樹葉為食。我國以遼寧、山東、河南、貴州四省為主要產地,是世界著名產地,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0%。柞蠶色為黃褐色。這種褐色色素不易除去,因而難以染上漂亮的顏色,以致影響了使用價值。
3.雙宮絲。雙宮絲是用雙宮繭繅制的。雙宮繭是兩條蠶同做一個繭,兩根絲頭錯亂地繞在一起,抽出的絲松緊不一、粗細不一,絲上面有許多小疙瘩,但正是由于這種缺點,反而使這種絲織品面料厚重,別具風格,很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 絹絲。絹絲是以蠶絲的廢絲、廢繭、繭衣等為原料,加工成短纖維,再用紡紗工序紡成紗線。絹絲光澤優良,粗細均勻,強力與伸長度都較好。由于是用短纖維紡織而成的,絲條內空氣多,保暖性能好,吸濕性也好,適宜作睡衣面料等,其缺點是多次洗滌后易發毛。
- 絲。絲比絹絲差一些,是以絹絲紡剩下的下腳絲、蛹襯為原料紡紗而成的。這種原料蛹屑多、成紗粗細不均勻,光澤差,但風格粗獷,手感柔軟。在回歸自然風格流行時,絲織物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毛纖維
毛纖維是指從各種動物身上獲取的毛發,可以用來進行紡織的纖維原料。天然毛纖維包括綿羊毛、山羊絨(開司米)、駱駝毛(絨)、牦牛毛(絨)等。服裝面料中用得最多的是綿羊毛和山羊絨。
- 綿羊毛。羊毛在紡織上常指綿羊毛。綿羊毛產地遍布世界各國,通常按細度和長度分成細羊毛、長羊毛、雜交種毛、粗羊毛等幾類。其中以細羊毛——澳洲的美利奴羊毛最細,質量最好,其直徑在25μm以下。細羊毛毛質均勻,手感柔軟而有彈性,光澤柔和,毛叢長度50~120mm,卷曲密而均勻,紡紗性能優良。我國以新疆綿羊毛質量最好。
- 山羊絨。山羊絨又稱開司米(英文音譯名),是從絨山羊和能抓絨的山羊體上取得的絨毛,是一種貴重的紡織原料。山羊絨纖維直徑比細羊毛還細,我國山羊絨平均直徑在14.5~16μm,平均長度為35~45mm。山羊絨大部分產于我國內蒙古、新疆、遼寧、陜西、甘肅、山西、寧夏、西藏、青海等地,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0%左右,居世界首位,質量也最佳。山羊絨紡制的產品主要具有細、輕、軟、暖、滑等特點,生產的紡織品如羊絨衫、羊絨大衣呢、羊絨花呢等,都是高檔貴重的商品,大量出口,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
- 馬海毛、羊駝毛等也都是非常優秀的毛纖維,常用于針織毛衫、大衣等服裝。駝毛保暖性好,多用于冬季服裝的填充物。
再生纖維
再生纖維是指用纖維素和蛋白質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化學加工制成高分子濃溶液,再經紡絲和后處理而制得的紡織纖維。再生纖維可分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和再生蛋白質纖維兩大類。再生纖維素纖維的主要產品是黏膠纖維,此外還有銅氨纖維、醋酯纖維等。環保型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有天絲和莫代爾。再生蛋白纖維又稱人造羊毛,品種較少。新穎的針織內衣原料──牛奶絲,是人造蛋白纖維的一種。
- 黏膠纖維。黏膠纖維是人造纖維的一個主要品種,是以天然纖維素棉短絨、木材等為原料制成的。根據纖維的不同形態,有人造棉、人造毛、人造絲等。黏膠纖維手感柔軟、光澤好;吸濕透氣性能佳;色彩鮮艷色譜全。但是,容易折皺彈性差,濕強較低不耐洗,耐酸耐堿略遜于棉。
- 天絲纖維(Tencel)和莫代爾(modal)。天絲纖維是環保型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品種,以木材為原料加工制成,生產中化學劑的回收率可達99.9%,把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織物的抗皺性能和強力,較原產品都有很大提高。莫代爾也是環保型再生纖維素纖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較低,織物的抗皺性能和強力較原產品有所提高。
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是指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紡絲和后加工而制得的化學纖維。服裝中用得最多的合成纖維是滌綸、錦綸、腈綸。氨綸作為新穎的彈性纖維,在合體服裝中應用得較多。合成纖維的主要品種有滌綸、錦綸、腈綸、維綸、丙綸、氯綸、氨綸等。
- 滌(di)綸。滌綸的學名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簡稱聚酯纖維。滌綸是我國的商品名稱,國外有稱達克綸、特麗綸、帝特綸、拉夫桑等。
滌綸兼具許多有點,但滌綸由于表面光滑,內部分子排列緊密,分子間又缺少親水結構,因此,吸濕性差,回潮率僅為0.4%,由它紡織的面料穿在身上發悶,不透氣。另外,由于纖維表面光滑,互相之間的抱合力差,經常摩擦之處易起毛起球,而且起毛之處易藏污垢;一旦污物滲進織物內部很難洗凈,要經常洗滌。
- 錦綸。錦綸是我國的商品名稱,它的學名為聚酰胺纖維,由于酰胺分子的結構不同,產品也有不同,如有錦綸-66,錦綸-1010,錦綸-6等。錦綸在國外的商品名又稱尼龍、耐綸、卡普綸(隆)、阿米綸等。
錦綸的最大特點是強度高,耐磨性好,它的強度及耐磨性居現有合成纖維之首。據測:它的耐磨性能是羊毛的20倍,棉花的10倍,與黏膠纖維相比,干態時是黏膠纖維的10倍,濕態時則比黏膠纖維高140倍。它的強度很突出,如用錦綸絲擰成手指粗的繩子,可將一輛滿載貨物的4噸汽車吊起來。將它和黏膠纖維混紡,如同水泥中加鋼筋一樣牢固。由此可見其強度之高。它的缺點與滌綸一樣,吸濕性和通透性都較差,回潮率為4%,干燥環境易產生靜電。短纖維也易起毛起球,易藏污物,不過洗滌易凈,干得快。此外,錦綸的耐熱、耐光性也不夠好,由其制作的服裝易變色、發灰、發黃,不如滌綸漂亮。錦綸的熨燙承受溫度應控制在140℃以下。同時,錦綸保形性差,用其制成的衣服不如滌綸挺括,易變形。
- 腈(jing)綸。腈綸是國內商品名,其學名為聚丙烯腈纖維,是合成纖維中問世較晚的品種,國外稱奧綸、考特綸,特拉綸等。腈綸纖維外觀為白色,卷曲、蓬松,手感柔軟,酷似羊毛,多用來和羊毛混紡或作為羊毛的代用品,故又被稱作合成羊毛。
腈綸的耐光性是化學纖維中最好的一種.腈綸織物顏色鮮亮,且不易褪色。腈綸的密度為1.14~1.17g/cm3,比羊毛輕10%,比棉花輕20%,質地輕而牢固。腈綸的彈性和保暖性都非常好。它的彈性接近于羊毛,保暖性比羊毛還高15%。腈綸對無機酸、弱酸具有一定的抗性;由腈綸制織的面料,在加工服裝時褶裥保持性能好,挺括。腈綸的耐磨性是合成纖維中較差的一種,腈綸衣服的褶裥處易磨損和斷裂;腈綸的吸濕性不夠好,回潮率為2%,但潤濕性卻比羊毛、絲纖維要好。腈綸的熨燙承受溫度在130℃以下。
- 維綸。維綸的學名為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也是合成纖維中問世較晚的品種,國外有維尼綸、維納綸等稱謂。
維綸潔白如雪,柔軟似棉,因而常被用作天然棉花的代用品,人們稱它為合成棉花。維綸的吸濕性能可高達5%(棉花為7%~8%,而滌綸只有0.4%),它是合成纖維中吸濕性能最好的。其次,它的耐磨性、耐光性、耐腐蝕性都較好。
維綸為皮芯結構(像鉛筆的木芯層一樣),橫截面為腰子形,由于其存在著皮芯層結構,因而給染色帶來較大的困難。它的回彈性較差,故由它生產的面料易產生折皺。另外,維綸還有一個較大的特點:耐干熱性強,耐濕熱性極差。在干熱的環境下,溫度高達150℃時,將維綸紡織面料處理2h,強力不受影響;當把它放在80℃的水中,維綸強力下降60%,水溫超過110℃,面料就會發硬、變形,目前維綸產品在服裝中應用極少。
- 丙綸。丙綸的學名為聚丙烯纖維,國外叫帕綸、梅克麗綸。丙綸是合成纖維最年輕品種之一。
由于丙綸分子中無親水結構,所以它的吸濕率極小,在標準狀態下(溫度20℃,相對濕度65%),幾乎不吸濕,丙綸的回潮率為0,但具有較好的導濕性能。用丙綸制作的衣服不透氣,穿著時感到悶熱,但織品縮水率小,易洗、易干。丙綸的耐光、耐熱性都較差,熨燙溫度不宜超過100℃;丙綸的手感也較差,而且不易染色。丙綸在服裝中應用較少,常應用在填充物和地毯中。
- 氯(lv)綸。氯綸的學名為聚氯乙烯纖維。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塑料雨披、塑料鞋等大都屬于這種原料。氯綸由于在我國云南首次試制成功,因而也稱為滇綸,國外有天美綸、羅維爾之稱。氯綸的優點較多,耐化學腐蝕性能強,易保存;導熱性能比羊毛差,保溫性強;電絕緣性較高,難燃。另外,氯綸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用它織成的內衣褲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傷痛,而對皮膚無刺激性或損傷。因為,它的分子上無親水結構,回潮率為0,這種內衣褲穿在身上,經多次摩擦產生靜電,并逐漸積聚在衣物上,即使空氣的相對濕度高達80%,電子仍難以流動,從而使電荷消失。由于靜電的作用,純紡氯綸織物服裝對風濕關節炎起了相對的電療作用。氯綸的缺點比較突出,即耐熱性極差。當水溫在70℃時,纖維便開始收縮、軟化,超過70℃時,衣服便會縮成一團,變硬。氯綸衣服只能在30~40℃以下的水溫中進行洗滌。氯綸現在在服裝中使用得較少。
- 氨綸。氨綸學名為聚氨酯彈性纖維,是一種具有特別彈性性能的化學纖維,目前已工業化生產,并成為發展最快的一種彈性纖維。氨綸與乳膠絲性質相似,延伸度可達500%~700%,回彈率在97%~98%,因而彈性優異。而氨綸強度卻比乳膠絲高2~3倍,細度也更細,并且更耐化學降解。氨綸的耐酸堿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能等均較好,氨綸的回潮率為0。氨綸在織物中的含量較少,一般為3%~12%。氨綸主要以包芯紗的形式存在于織物中,或者制成帶氨綸的變形紗織造彈力面料,常見的有彈力牛仔褲、彈力內衣褲、彈力游泳衣、合體時裝等;在機織、針織面料都中有應用,有合體舒展的穿著性能;在襪口、手套,針織服的領口、袖口,帶類及宇航服中的緊身部分普遍應用。
差別化纖維
所謂差別化纖維是指有別于常規纖維的各種纖維材料。這些纖維在形態、表面特征、內部結構、物理性能、力學性能和化學性能方面與常規纖維有顯著的不同,且可以獲得新的、更好的效果。
- 異形截面纖維
- 微孔型與多孔型纖維
- 細旦化纖維
-
復合纖維
復合纖維是指紡絲時單纖維內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聚合物或性能不同的同種聚合物構成的纖維。其亦稱雙(多)組分纖維或共軛纖維。按應用分可分為:
復合纖維的組成、結構、特征和用途.jpg - 混纖絲
- 差別化可染纖維
- 高收縮纖維
- 改性纖維
- 多元差別化纖維
- 天然差別化纖維
高功能纖維
高功能纖維又稱高性能纖維、高技術纖維、工程纖維等。高功能纖維有別于一般性能纖維,它的某些性能指標顯著地高于常規纖維。這些功能的獲得與應用,涉及高水平的科學技術、邊緣科學,因此,又叫高技術纖維。這些纖維主要用于工業、軍事等特殊領域,所以常稱為工業纖維或工程纖維。
- 高性能力學纖維
- 耐高溫纖維
- 電功能纖維
- 分離功能纖維
- 其他高功能纖維
不同纖維性能比較
- 密度:纖維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纖維的質量。它與服裝的覆蓋性和重量有關。
丙綸<氨綸<錦綸<腈綸<維綸<腈氯綸<醋酯纖維<羊毛<蠶絲<滌綸<銅氨纖維<麻<黏膠纖維<棉<偏氯綸<玻璃纖維。
- 強度:纖維的強度是指纖維受拉伸以致斷裂所需的力。由于纖維粗細不同,難以比較,因此用每特(纖維的細度單位)纖維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也就是用相對強度來比較。
麻>錦綸>丙綸>滌綸>維綸>棉>蠶絲>銅氨纖維>黏膠纖維>腈綸>氯綸>醋酯纖維>羊毛>偏氯綸>氨綸。
- 伸長:纖維的伸長是指纖維被拉伸到斷裂時,所產生的伸長值。反映的是纖維的變形性能。
氨綸>氯綸>錦綸>丙綸>腈綸>滌綸>羊毛>偏氯綸>蠶絲>黏膠纖維>維綸>銅氨纖維>棉>麻>玻璃纖維。
- 彈性模量:是用來表示纖維受到拉伸力的作用產生變形的初始狀態的指標,又稱初始模量。彈性模量小,說明纖維易變形,用很小的作用力就能使纖維產生較大的變形;彈性模量大說明纖維要受到較大的作用力才開始產生變形。反映纖維硬挺或柔軟的性能。
麻>玻璃纖維>富強纖維>蠶絲>棉>黏膠纖維>氯綸>銅氨纖維>滌綸>腈綸>醋酯纖維>維綸>丙綸>羊毛>錦綸>偏氯綸。
- 耐磨性:是指纖維承受外力反復多次作用的能力。
錦綸>丙綸>維綸>滌綸>偏氯綸>腈綸>氨綸>羊毛>蠶絲>棉>麻>富強纖維>銅氨纖維>醋酯纖維>玻璃纖維。
- 熱性能:是指纖維在受熱過程中,隨溫度的升高,分子運動加劇,纖維的物理機械狀態也隨之發生變化的性能。大多數合成纖維在熱的作用下,會經過幾個不同的物理力學狀態:玻璃化、軟化、熔融等;而天然纖維素纖維和天然蛋白纖維的熔點比分解點還要高,所以這些纖維在高溫下,將不經過熔融直接分解或炭化
- 軟化點:玻璃纖維>滌綸>錦綸-66>維綸>腈綸>醋酯纖維>錦綸-6>氨綸>丙綸>偏氯綸>氯綸。
- 熔融點:玻璃纖維>腈綸>醋酯纖維>滌綸>錦綸-66>維綸>錦綸-6>丙綸>氯綸>偏氯綸。
- 分解溫度:黏膠纖維>銅氨纖維>棉>蠶絲>麻>羊毛。
- 耐干熱性:玻璃纖維>芳香族聚酰胺纖維>滌綸>腈綸>維綸>錦綸>棉>丙綸>羊毛>氯綸。
- 耐濕熱性:玻璃纖維>芳香族聚酰胺纖維>腈綸>丙綸>棉>滌綸、維綸>羊毛>氯綸。
- 耐日光性:是指纖維在日光照曬下強度損失的指標。
玻璃纖維>腈綸>麻>棉>羊毛>醋酯纖維>滌綸>偏氯綸>富強纖維>有光黏膠纖維>維綸>無光黏膠纖維>銅氨纖維>氨綸>錦綸>蠶絲>丙綸。
- 比電阻:電阻大表現為纖維易于積聚靜電、吸附灰塵、黏貼皮膚和妨礙活動等
氯綸>丙綸>滌綸>錦綸>氨綸>羊毛>腈綸>維綸>蠶絲>棉、麻、黏膠纖維。
- 吸濕性:是指纖維材料在空氣中吸收或放出氣態水的能力。纖維的吸濕性直接關系到服裝穿著的舒適性能,以及電性能和熱性能等。
羊毛>黃麻>黏膠纖維>富強纖維>苧麻>蠶絲>棉>維綸>錦綸-66>錦綸-6>腈綸>滌綸>丙綸。
- 耐酸性:是指纖維原料對酸性化學劑的耐受能力,指的是纖維的化學性能
丙綸>腈綸>變性腈綸>偏氯綸>滌綸>玻璃纖維>羊毛>錦綸>蠶絲>棉>醋酯纖維>黏膠纖維。
- 耐堿性:是指纖維原料對堿性化學劑的耐受能力。
錦綸>丙綸>偏氯綸>變性腈綸>玻璃纖維>棉>黏膠纖維>滌綸>腈綸>醋酯纖維>羊毛>蠶絲。
- 易染纖維:是指用普通的染色方法即可染色的纖維,并可使用的染料種類較多。它們是:棉、黏膠纖維、羊毛、蠶絲、錦綸。
- 難染纖維:是指需用特殊的染色方法才能染色的纖維,并可使用的染料比較局限。它們是:丙綸、氯綸、偏氯綸、滌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