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忘性越來越大,記性越來越差,真的害怕某一天突然會失憶,趁著時光尚好,記錄兒子的成長留作記憶,留下回憶)
一直感動著兒子的成長,伴隨著兒子的長大,我也逐漸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母親。
一直感動著兒子的理解,伴隨著兒子的成長,我也逐漸享受了收獲的喜悅。
一直想感謝兒子的成長,兒子長大的過程,也是我成熟的過程,也是我深刻體會為母則強的過程。
感謝兒子,感謝有你。那一日,手機微信”叮鈴一”聲,兒子發來一個紅包,(兒子帶薪實習)
? ? ? ? ? ? ? ? ? ? ? ? ? ? ? ? (一)
一直期望著兒子盡快長大? ,當兒子真正長大以后,心里卻是五味雜陳,說不出來的傷感。兒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一張離別的車票,我們母子的見面就在一次次的送別中漸漸稀少,也深深的理解了龍應臺那句名言: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那一日,兒子想換一部手機,刷了副卡,買完立即打電話讓我幫他申請退款,名曰不想再讓我負擔生活費之外的開支,那一刻我有種不被需要的失落,一股沉悶涌在胸中,多日揮散不去。
那一日,兒子和我聊天,或許是即將大學畢業的喜悅,兒子調侃著我“媽、你要好好珍惜最后幾個月供我上學的機會啊,以后你想給我生活費,都沒有機會了。”那一天開心的聊完,有種即將被“拋棄”的難受,一股愁緒浮上心頭,多日環繞拂之不去。
? ? ? ? ? ? ? ? ? ? ? ? ? ? ? ? (二)
金秋十月我的生日,午夜12:00,來自帝都的紅包準時駕到“媽生日快樂”,午間播報“媽,你和我爸吃什么?喝酒了嗎?晚上怎么過?”,晚上新聞“你和我爸去看電影了?”穿越時空的一個個問候,道盡了來自遠方的關切與體貼,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有人牽掛著的感覺真好”。
初冬的十一月兒子的生日,午夜12:00,帶著“520”媽咪愛的紅包飛往帝都,睡意中一聲“謝謝媽”,讓我忘記了京疆兩個小時的時差,驚擾了忙碌一天的兒子。伴隨著兒子一聲暖暖的謝,點點滴滴感受著兒子的變化與成熟,“記掛人的感覺也不錯!”
兒子的一聲謝謝讓我心生慚愧。“放養”的兒子,突然間就長大了,那個昨天還“盯著”我荷包的兒子 ,突然間就要自立了,突然間就不需要我的“經濟援助”了,一股失落油然而生。
? ? ? ? ? ? ? ? ? ? ? ? ? ? ? (三)
猶記得五歲軍訓的兒子(軍訓孩子里最小的,還因此上了當日電視新聞),看著那些哥哥姐姐在服務社購買零食的喜悅,幼小的兒子第一次認識了人民幣。于是深夜吵著教官給我打電話,嚴厲的教官不打,兒子就不睡覺。最終教官被兒子的執著感動,我驅車幾十公里,見面只有一句“媽給我10元錢”,看著又黑又瘦的兒子,想起白天在烈日下正步走的兒子,腦海里浮現著端著臉盆排在隊伍最后走向澡堂的兒子,那一刻我忍不住淚如泉涌,忍不住心生悔意,想起疼愛的爺爺追著送行的汽車,汽車沒了蹤影,六十歲的老人在路邊哭泣的樣子,心中內疚:我這個母親是不是心太狠了?
還記得讀小學的兒子,為了給爺爺買個心儀的生日禮物,省下一周的零花錢,跑遍整個市場,精心挑選用心準備禮物,惹得爺爺喜極而泣,老淚縱橫;母親節----為了給我買鮮花,私下慫恿老公給他的母親買鮮花,拉了贊助,最終與父親一道給兩個媽媽購買了鮮花,這一次也成就了老公一生中的第一次給母親送鮮花。
記憶中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接送過兒子上下學,小學期間學校規定不允許騎單車,家長寫了保證的除外,于是兒子讓我寫了一份保證書交到學校備案。高考期間,為了不留遺憾,我懇請兒子讓我送他去高考,坐在兒子的單車后面,摟著兒子結實的腰,看著隨風揚起的裙擺,我突然間感到“吾家有兒初長成”。
年輕時的忙碌,經常的加班晚歸,拿起電話,就響起兒子稚嫩的問道“媽媽,你們賬又不平嗎?又要加班了?”,聽著兒子“專業”的問話,有股酸楚楚的微笑。累了一天的我,回到家里扔給兒子一本書倒頭就睡著了,想起兒子為了一個不認識的字,雙手使勁掰開我的雙眼“媽媽這是什么字?,這是什么意思?”,那時我努力的想睜開眼睛,但卻怎么也睜不開。
少年的兒子在我的疏忽中,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中漸漸長大,對爺爺奶奶的依賴和疼愛讓我欣慰的感到“有一種幸福叫做上有老下有小”。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不能錯過兒子的成長,在兒子最美好的歲月里,不能沒有我的參與,不能沒有我的陪伴,兒子這個“硬盤”一定要留下我的內存,我要將兒子這個“硬盤”填滿豐富的內存,無論將來誰會擁有,都會感謝我這個“始作俑者”。
? ? ? ? ? ? ? ? ? ? ? ? ? ? ? (四)
或許是我漫不經心的放養,抑或是我的依賴性太大,小時侯無論是自己出去旅游,還是跟著我到處旅游,拉行李箱、買票、辦理登機牌,住賓館、找餐廳……,這一切都是兒子的專利,尤其是去大連游玩,辦理登機牌時個子還沒有柜臺高,看著墊著腳尖辦理登機牌的兒子,那一刻我覺得“養個兒子也不錯”。(那個時候喜歡女兒)
或許是我的粗枝大葉,亦或是我的懶惰,初中的兒子對自己使用的東西、穿的衣服都有嚴格的認知,不是自己認可的品牌,東西不用、衣服不穿、鞋子不穿,還美曰“為我省錢”-----一個“阿迪”的書包伴隨了整個初中、高中生活,于是在商場里,我只是一個刷卡付賬的小跟班,“備受冷落”的我自此把卡一扔,自己去買,懶得做他的“刷卡機”。
不知不覺中,陪著兒子讀完了整個中學時代,除了學習,我們什么都可以交流,可以一起玩耍,談吃說穿、侃球賽、通宵追電視劇、、、、一起打球,一起打牌下棋,一起散步;為了學習我倆吵了無數,生了無數的氣,也挨了不少父親的打,為了成績,一次一次說服我改變我的觀念,最終實現了“非北京不去、非傳媒不學”的愿望。
? ? ? ? ? ? ? ? ? ? ? ? ? ? (五)
1000元~多也不多,少也不少,對于工資收入一萬和工資收入三千的人來說,一個十分之一,一個三分之一,卻道出了其中的取舍與份量。兒子懂得感恩,這是我最頗感欣慰的,兒子在生活中的儀式感更是讓我倍感欣慰,生的有意,活的有趣,生活的有滋有味,懷揣一顆感恩的心生長,未嘗不是一種美好的成長,未嘗不是一種美好的希冀。對于爺爺奶奶的無限疼受,兒子心中念念不忘,對于爺爺奶奶無私付出,兒子嘴上贊不絕口。
曾經給兒子寫過一篇文章“媽媽不想為你遮風擋雨”,希望兒子早日獨立起來,不曾想兒子離開家了最擔心的卻是我每天的生活,擔心他不在家的日子我怎么迎接每一個黎明和打發每一個日落,一次一次的問我:媽,我走了你怎么辦?或許是我的柔弱成就了兒子的牽掛。
是啊,我家有兒初長成,不知不覺中我漸漸被兒子的觀念顛覆,掉入兒子溫柔的“陷阱”,與兒子同一戰線,為此常被老公嗤之以鼻的認為沒有立場。
想起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有花期,有的花期早,有的花期晚,有的永遠也不開花,最終卻長成了參天大樹,我會用我畢生的耐心等待屬于兒子的花期。
想起兒子的執著,曾經有過猶豫,想起兒子的明天,也有過擔憂,但看著孩子開心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累并快樂著,忙并開心著,惟愿明天會更好!
? ? ? ? ? ? ? 寫于? 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