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能得到即時反饋,導致大多數學習都半途而廢
1
技能是一個人的裝備,每多一個裝備,人就更加強大,所作所為就會在更高的一個層面上。很少有什么技能是閑技,只要能夠與另外的技能結合起來,就會形成“多維度競爭力”。
普遍認為的“琴棋書畫”,你仔細想想就知道了,精通這些技能的人,把它們背后的思維模式拿出來做別的事情,一樣是高手。甚至會是“一上來就是高手”,做事的節奏感,看大勢的格局,攻城略地的戰略與戰術……那一樣不是相通甚至是相同的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最可惜的就是:
沒有過“熟練”的體驗。
不論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技能,如果有過一次從笨拙到熟練的體驗,就能極大程度消除我們對于學習其他技能的恐懼。因為這種體驗能夠讓我們平靜的接受剛開始時進步的緩慢,讓我們期待熟練后的應用。
學習的最大障礙就是,無法得到即時反饋。而沒有過熟練體驗的人,對于即時反饋渴望尤為強烈。
所以,如果過去沒有熟練的體驗,現在開始可以找一個目標,不論是樂器還是運動,讓自己體驗一次從笨拙到熟練的過程。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一旦掌握了學習的必經過程之后,再去學習其他技能也就不那么困難了。
上個世紀70年代,長大的過程中都聽說了英語的重要性。大家也將信將疑的學習了一陣子,還有些人認為“學了也沒多大用”。最后得出結論:“我就是沒有語言天分”。于是真正精通英語的少之又少。
其實英語這東西不需要精通,夠用就行了。后來呢?大家都不會預見這些年大家能夠出國旅游。于是大家出國的由于不會說幾句英語,不認識幾個單詞,只能跟團旅游……
市面上有很多書,書名“……從入門到精通”。這樣的書很暢銷,有很多人買回去。可坊間還有另外一個說法,說這些書都是標題黨,真正的書名應該是“……從入門到放棄”。那么這到底是作者標題黨?還是讀者自己問題呢?
答案肯定是后者。因為就是有些人買書回去然后就精通了,雖然是極少數人……古今中外都一樣,任何技能技壓群芳的人都是少之又少。
重復是從笨拙到熟練的唯一通路,重復次數足夠多,身體就會記住
2
終究有些人走到了最后,可另外一些人(那些終究認為“然并卵”的讀者)究竟錯在哪里呢?或者說,他們之間差在哪里?
一個基本的原因在于:
低估了學習任何技能所需的重復次數——重復,是從笨拙到達熟練的唯一通路。
賣油翁所說的“無它,手熟爾”,就是這個道理。用今天的話說:
通過大量的重復動作,是大腦中兩個或者多個并無關聯的神經元,經過反復刺激產生強關聯。
至于重復多少次,因人而異,多少天養成某某習慣的說法并不成立,這確實是因人而異。鋼琴家和建筑師學習吉他建立同樣模式的神經元需要的重復次數肯定不一樣。
賣油翁的故事大都聽過,類似熟能生巧的案例生活中也不少見。可為什么: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呢?
失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得到預期回饋。
沒有得到回饋之后有兩種選擇:
埋怨這個世界不公平,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
反思自己的預期是否合理,有偏差及時修正;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懂了某個道理,但是就是做不到,那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在那個環節理解的不到位,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我們很多人開車從剛開始的笨拙到熟練(這事不需要精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有人都一樣,能夠體會到大腦神奇的力量——最后,方向盤,剎車,油門已經內化成我們的一個器官。當需要左轉的時候,條件反射的瞄一眼反光鏡,然后放油門放慢速度,方向盤下意識以合適的速度左轉到合適的角度,轉彎完成后略微松開讓他自動回正,右腳從剎車早已放在油門上緩慢加速……那方向盤,剎車,油門就好像長在你身上一樣。
任何工具都是一樣,熟練過后都會被大腦內化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一些原本不存在的神經元連接形成并固化,直至無法消失。
我們的手機虛擬鍵盤也是一個例子,現在我們基本都不需要看就能夠熟練的回復短信微信。現在丟手機的頻率明顯降低了,因為我們基本“機不離手”,手機已經內化成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
很多人小的時候沒有養成什么興趣愛好,這事很吃虧的(究竟多吃虧,一輩子都體會不到)。我很幸運琴棋書畫都沾了一點。練吉他的時候有高難度的地方,感覺,僅僅是感覺自己搞不定的時候,父親跟我說,
把速度放慢一倍就簡單多了,然后重讀很多遍“手指就記住了”。
不是“你就熟練了”,也不是“你就學會了”而是:
手指就記住了。
后來我發現手指確實能夠記住很多東西,比如我在背單詞的時候,經常邊讀邊看邊敲鍵盤,結果手放在鍵盤上,那一長串字母瞬間就飄出來了,而用筆寫竟然要回憶半天。
還有另一個例子,當我們看到“黃金分割”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就想鑰匙我能夠憑直覺劃出這條線就好了……不是說手指能記住嗎?于是我想到一個方法,拿出一堆卡片憑直覺在上面畫一條直線,然后拿出另一張卡片的黃金分割線做對比,反復畫,反復修正,一下午時間手指竟然就記住了。這后來成了我在同學們面前炫耀的絕技——只需要重復一個下午就做到了。
那時候我們只知道是手指記住了,現在我們知道那是:神經元關聯經過重復建立餅內化了,進而甚至會產生大腦將我們所使用的工具內化的神奇效果。
短期期望過高,經常導致放棄,別忘了有意義的技能都是技能組合
3
除了低估必要的重復次數之外,還有另一個深層原因:
低估事情的復雜程度——短期期望過高。
我們總想用少的練習達到巨大的進步,這也是絕大多數人最終必將失望的原因,因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們每天的練習,一定會讓自己成長,但這些進步一天為單位的時候,并不會明顯,甚至會讓你感覺不到。但其實那些大腦神經元鏈接一定在建立,肌肉的記憶也在形成,這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能夠理解接受整個過程,就不會說出“看來我不是那塊料”這樣的話,相反會告訴自己“我只是暫時沒做好,重復次數還不夠”。
剛開始的時候所有的笨拙都是暫時的,需要做的只是不斷重復然后等待神經元的連接形成并固化。
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技能都不是單一技能(是幾個技能的集合)。;
大多數技能單獨拿出來都意義不大,需要與其他技能配合起來使用才效果驚人。
比如素描,最少需要兩種技能:
畫直線
畫圓(正圓和橢圓)
擅長素描的人,在最初的幾個月時間,他們手里的筆至少畫過幾萬次直線和圓,才能夠隨意本能畫出標準的直線和圓——然后能夠畫出任何幾何圖形。
他們還要學習更多技能,研究透視學,光影,筆觸輕重……
真正困難的不是掌握某個單獨技能,而是掌握多個技能后,把技能與技能配合起來使用。
比如寫作,說簡單也簡單,說難非常難。任何技能熟練之后就已經內化成我們身體的一個延伸器官,就顯得很簡單很自然。而然沒有熟練的時候有太多的技能需要熟練:
思考
表達
溝通
理解他人
……
先把這些熟練,然后還要結合起來運用,恰如其分,巧妙配合。你說能簡單嗎?
所以很多人無論學什么都一樣,很快就放棄了,事實上只是重復的次數不夠,所以根本達不到神經元之間建立強連接的程度。當然也就沒機會體驗那種內化的神奇效果。
可他們為什么總是那么快就放棄呢?很簡單,基于種種原因,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掌握過,更別提熟練,精通任何一個技能!
是否看到希望,決定是否有耐心渡過笨拙的階段,做好任何一件事情
4
很多讀者說自己沒有堅持聯系的技能,也不知道從哪方面入手,其實這里一直有一個:
只字不差的閱讀。
不要小看這個技能,專欄的讀者只要每天堅持用這個方法,不論是理解能力還是對于概念的掌握,都應該會有一定的改善。
我們說:“時間懲罰愚蠢的時候,只能毫不留情”,另一方面“時間獎勵心智的時候,也非常慷慨”!
愿意和時間做朋友,愿意耐下性子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時間回饋從來不會吝嗇。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豐厚的回報。
同樣由于沒有真正掌握,熟練,精通任何一項技能,所以他們從來都不知道任何一個技能其實都是“復雜的集合體”,于是總低估學習任務的復雜程度,所以總是短期期望過高。
事實上,只要有過一次從笨拙到熟練的體驗,就會顯得比另外那些人更有耐心。
其實耐心這個詞不太準確。對于痛苦,大家都沒有多少忍耐力。
被描述為有耐心的人,更可能是因為他們實實在在看到了希望;
反過來,被描述為缺乏耐心的人,可能可能絞盡腦汁也看不到半點希望;
所以,是否心存希望才是最重要因素。
于是,至少習得一個技能,其實是所有人在任何技能學習之路上的起點,也是他們最終能夠達到重點的根本——有過經驗,所以有能力有資格“心存希望”!
所以他們才能夠忍受自己的笨拙,忍受自己的底下,忍受各種各樣浪費注意力的誘惑——甚至干脆不需要忍受,因為心存希望,所以何必在意成長之外的東西。
并且因為之前的經驗,他們會有意識的呵護那希望,那可是比命還重要的東西。
相信通過今天的努力,明天會更好——希望: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5
有一次畢加索在餐廳吃飯突然來了靈感,就在餐布上畫起來,隔壁一個婦人看他畫的好,等他畫完說:“先生,那畫能給我嗎?我出錢買。”畢加索回答:“可以啊,但需要2000美元!”婦人:“什么?幾分鐘畫出來的東西要這么貴!”畢加索:“并非如此,那耗費了我60年!”
于是:
我這個專欄也應該收費2000美金,因為這不是我幾分鐘寫出來的東西,這耗費了我二十多年……
現在知道什么最重要了嗎?
希望。
重新定義下什么是希望?
相信明天會更好,
就這么簡單。需要精確點的話:
相信通過今天的努力,明天會更好!
重點是,明天不會自動變得更好,而是需要今天的行動,是因為今天用正確的方法做了正確的事情,所以明天才變得更好。與今天的笨拙和不適沒有關系,只要持續行動,一切都會改善的——盡管有運氣成分,但反過來看,一旦放棄行動,那么明天變壞就直接是100%,沒有任何例外。
大家要多維度打造自己的競爭力,除了在競爭中占有一定優勢之外,還能夠從其它維度獲得希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一個領域使用的技巧和方法,未必能夠完全適用于另一個領域,但是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以及克服困難之后的暢快感都是相似的。
所以一定要培養多點興趣,因為通常興趣能夠在你重復練習時,減輕你煩躁的感覺。一旦突破瓶頸期,馬上就能感受掌握技能帶來的快感。
讓你升值的是什么?思考與行動。
對就是我們每篇文章都在做的事情,我們這個專欄付費人數是最多的,留言也是最多的,也就是說我們這里行動的人更多。換句話說:
我們這里會有更多人明天會更好!
若是我們生命中真的有最寶貴的東西的話,那只能是“希望”——它不僅重要,而且最重要!
任何人上下求索后的結論都是一樣,他幾乎是整個生命的意義!然而,
希望就好像是燭光,常常非常脆弱,所以也需要你守護。只不過一陣風來了,他就被吹滅了,怪誰呢?只能怪你,那是你不對——你的責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