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看到蔣勛的一篇文章,里面說到他的一個朋友,住在上億元的豪宅里,房子裝修請了日本著名的設計師設計,買了意大利進口的最貴的床,各種家具都是世界名牌,房子住了兩年多,可廚房里所有進口廚具的膠膜都沒有撕開。
蔣勛的感覺是,這房子更象一個展廳,而不象一個家,過得是假生活。
我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年輕時讓人羨慕,高學歷,精打扮,對生活的質量有要求,有高度,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對象。可轉眼十來年過去,她變得身材臃腫,面色臘黃,衣著隨便,工作上也沒什么起色,孩子的學習也是不問不顧。究起這一切原因,是麻將占據了她全部的業余時間,奪走了她對生命的熱愛,在麻將桌上沉淪,讓生命靜止,甚至倒退。
前段時間還有一則新聞,安徽一名女記者,婚前,因為男友的出軌,跳樓自殺,讓世人唏噓不以。
網上類似的感嘆也特別多,電影《后悔無期》里有一個金句,“聽過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現在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年代,人卻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而且得抑郁癥的人越來越多。
把家當展廳的,家里缺少一種溫度,盡管家里所有的用具全是奢侈品,但卻沒有物盡其用,發揮物品本身的作用。如果一個家的用具,只是展覽,不能為人服務,已失去了物品本身的價值。
那個整天沉淪在麻將桌上的朋友,對生活已沒追求,拿著基本工資,放任自己的欲念,不去擴展自己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整個人生似乎都有點假。
而那個女記者,本有著體面光鮮的工作,卻因為別人的過錯,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是生命的認知不夠,沒有足夠的理論幫助自己排解生命遇到的難題。所謂有容乃大,人生必須有一個寬度去嘗試和容忍生活中難免出現的差錯。
所以,人生除了你有什么,更要明白你想要什么,你希望自己過怎樣的生活,怎樣的生活才是適合你的。
二
在過去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以人們占有資源的多少來評判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可是面對未來物質豐裕的時代,我們卻很判斷一個有能力賺得億萬財富的人,與一個能把一桌晚餐打理的很驚艷的人,誰的生活質量更高。
當物質豐富到每個人都有的時候,如何發揮物品的作用,做到物盡其用,發揮物品的最大價值,是生活的一種精度,也是對物品本身的一種尊重。
這如女性的穿衣打扮,同一款衣服,穿到別人身上好看,穿到你的身上卻不一定好看。這就是因為,每個人的身材有高矮胖瘦,臉型也各不相同。每個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選衣服時,要揚長避短,盡量掩蓋缺點,把優點發揮到極致,這樣的衣服才是適合自己的,而不是簡單的因為品牌,因為過價格。
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一身奢侈品卻能穿出土渣子味,而有的人,廉價的服飾,卻能穿出一身的文藝氣質。
還比如,同樣的原材料做一道菜,不同的配料,不同的廚師,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的烹飪時間,甚至是不同的火候,做出的味道卻不相同。再比如我自己,同樣是臘腸,我就喜歡吃川味的,討厭吃廣式的,因為不喜歡廣式里面的甜味,難以下咽。同樣的東西,卻是味覺的兩個極端。
所以,未來的生活,不是你擁有什么,而是需要你知道自己適合什么,需要什么,再如何精準地去選擇什么。
三
物質足夠豐富的時代,我們需要追求生活的情趣來提升生活的品質。
也許,我們無法象《紅樓夢》里貴族公子小姐一樣,每天閑著無事,今天觀花,明天捕蝶,后天食蟹,大后天又吟詩。
小說里的這種詩一樣的生活,極少出現在我們生活里。如今忙碌的生活,利用生活的空隙,只要帶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一樣能捕捉到美。
小區門口的一棵細葉蓉樹,每天有無數的人經過,可曾有幾個人為它停留過?其實,它的葉子油光放亮,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枯老的樹干上,已長出了明黃的比花還美的嫩葉,有一個角度,讓這棵樹看起來象孔雀開屏,生動至極。甚至陽光透過樹葉投射在地上的光影,細細碎碎,隨風舞動,像極了光與影的舞蹈,美極了。
前天,我看到小區樓下的一個小女孩,自個兒在那兒又唱又跳,好似在表演學校老師教過的舞蹈,盡管無人觀賞,我卻覺得很美。樓下的保潔阿姨,每次碰到我都會熱情的打招呼,大妹子,新年好!買菜呀,上班去?等各類的招呼,簡單的一句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也覺得很美,這讓人與人之間感覺到一種溫度。
其實,只要生活中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就會發現,身邊的許多事情都很美,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深入到生活的本質,你才不會過上假的生活。
四
生活除了擁有美,我們還得有精度。一個精準的細節,決定美的高度。
或者,在很多人眼里,特別是在很多的老公眼里,總會說這樣的一句話,老婆,你怎么又買了一件這樣的衣服,這款的衣服你已經很多件了。這就是認知和精度的問題。其實他不知道,其實看似同款的衣服,在面料,設計細節方面,已經是千差萬別了。比如,同一件長裙,因為衣領的不同,就能穿出萬般不同,領口開得低的,深V的可以看出性感,淺V的可以拉長臉型。圓領的可以襯出稚嫩,斜領可以出脫俏皮,長脖立領的可以顯得高貴。
所以,不能看出區別的,只能說明你的生活精度不夠。我們只發仔細發現物質的細節,才能感受到其精度。
就象最強大腦里諸多的考題一樣,從千萬個我們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事物當中,精英們依然能精準地選出答案,靠的是什么,就是他們觀察到的精準的細節,細微當中的一點點區別,也就是其的特點。
只有找準了其特點,便是解題的鑰匙。
機器人認別人的原理也是如此。在其固有的程序當中,已有了一個標準,然后在備選的答案中進行對比,概率最高的就是它的答案了。
我們無法追求在工作生活中做到如此精準,但用多心一點,用心體會一下細節,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
讀過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個公式:好生活=愉悅+有趣。而經過相關的測試,得出了如下結論:
有趣是一種和不確定相關很高的情緒。
愉悅是一種和確定性相關很高的情緒。
也就是說,當一件事物,新奇,復雜,你無法確定時,便有了更多的想象和發揮的空間,你的興趣便會更高。而一種簡單的確定的,穩當,穩妥的現狀或者結果,到更容易讓人愉悅。也就是有那種完全把控的愉悅感。而好的生活,卻是這兩種近乎相反的情緒的結合。
曾經看到一個朋友,吃蝦的時候,吃完了,蝦殼依然是完全的一只,象沒動過一樣,擺在餐碟里,非常驚艷,于是我記住了這位朋友。
能把一件小事做到如此驚艷的人,生活肯定差不了。
還有一位海關的朋友,烘焙的廚藝可謂是驚人的了得。每到不同的節日,她的微信朋友圈必會曬出應時應景的點心或者蛋糕出來,其驚艷程度遠超過了市場上擺在櫥窗里賣的。因為,她的作品完全是自己的創作,而且是獨一無二,原創首發。朋友圈里每每談起她這門技能,都是一幅頂禮膜拜的虔誠。了解她的人,對她生活的精致程度,也可謂是佩服至極。因為她的這門技能,成了朋友們口口相傳的紅人,可惜她沒有開公眾號,不然粉絲肯定成千上萬。
看來,精致有趣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
六
幾年前,很流行這樣的一句話:我們無法拉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這句話像一面旗幟,更是許多人的座右銘,激勵著人們一路前行。
這兩年,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對生命的認知也變得立體,從原來的平面拓展到多個方位和維度。概括為生命的五度,這五度分別是:長度,寬度,高度,厚度和密度。當然,還有人有更多的說法,包括溫度和精度,變成了七度。
時間是生命的長度,越用越短;視野是生命的寬度,越看越寬;理想是生命高度,越想越高;胸懷是生命的厚度,越容越寬;積淀是生命的密度,越積越密;關懷與給予是生命的溫度,知恩圖報,人與人之間越來越溫暖;細節是精度,越注重細節,注意細微的差別,生命的精度就越精準。
物質豐富的時代,生命質量的再不取決于物質,更多的是注重人的認知和精神內核,我們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知,發現身邊的美,積累內存,在精細上下功夫,找準自己的內心需要,才能過上適合自己的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