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許久沒有消息的大哥傍晚時發(fā)一條信息來,我便及時回復了。一個人坐下來,忽然想起大哥憨憨的樣子,不由得溫暖地微笑。
? ? ? 以前,我們兄弟間聯(lián)系是很少的,今年的清明回了老家,專門去了大姑家,我?guī)Я怂牡宓ㄋ氖逦迨澹┘业膬蓚€弟弟一起去了大姑家,喝一頓大酒。大姑生養(yǎng)大哥二哥培鳳姐,姊妹三人。聽母親講,最初父親和家人都不愿意大姑嫁給大姑父的:大老粗,大字不識。大姑父比我父親還年長一歲,而大姑在我們家父親二爹之后行三,但爺爺是同意的,所以大姑父板上訂釘就是我們家的女婿。
? ? ? 二哥喝了酒沒心沒肺似的笑起來,就像從來沒有什么難過頭疼的事。我內(nèi)急,大哥也跟著來到院子里,哥兒倆懟著荒野哈哈笑。“海峰,唉,你知道大哥也有心病啊,今年好好跑鬧(努力)莊戶(農(nóng)村生計)攢點錢,給你二哥好賴娶個媳婦兒!”風吹來,打了一個寒戰(zhàn),酒清醒了一大半――從前我認為在大哥認知的世界是不會關心人情世故的,我居然誤解了這么多年。大哥在前些年娶了矮個子的嫂子――那年回去,二姑饒有興趣和我說起:縣城北不遠的一個村里,有一有點半傻女子找人家,看能不能給你大哥說成了。“這是好事兒啊”!宜早不宜遲,找了車直奔城北。不曾想人家家里辦喪事,姑娘的爺爺剛離世,不打緊,聽我們說完來意,姑娘家人談彩禮。大哥也沒有相親,我和二姑便給做主定了這門親事。
? ? ? 大哥二哥自認為都不是學習的料,草草讀了幾年學,開始干家里農(nóng)活,幫別人趕羊放牛維持生活,受苦力成了專業(yè)。我的印象里大姑家一直過的艱難,要么沒錢讀書,也興許是如家人說“你大姑父就不機靈”的遺傳。但培鳳姐卻是在鄉(xiāng)中讀書刻苦優(yōu)異而村人皆知,但終因家里赤貧不得已中斷學業(yè)。
? ? ? 大姑一家熱心的招待,好久沒有的放松之感,大哥二哥幾十年來仿佛沒有什么變化的滿懷熱情,在我們這些做小弟的眼里,他們一直都是那任勞任怨的人。我年少時候曾坐著大姑父的毛驢車來過大姑家,我們村早就有了電燈,而令我記憶猶新的大姑家搖曳著的煤油燈,通屋被熏的黢黑。大哥從小個子高且壯實,把家里頂個好吃的準備給“遠道而來”的客人。
我的記憶里,奶奶去世后,大姑和大姑父趕著牛車或是毛驢車常來看望爺爺。在過去土里土氣的年代,大姑父更像“土鱉”,也不與誰爭鋒,有時候想,我如果跟別人講話,擔心說話可能表達不準確或者因為詞不達意而被曲解了意思;而跟大姑父從來不會有這樣的顧慮,就像我們跟大哥二哥肆無忌憚的說些什么,不必太過在乎他們的感受。一直以來他們似乎是可有可無,總被忽視被嫌棄的,仿佛他們不是我們這個圈子里的,可以忽略不計的,卻總在被需要時候出現(xiàn),我還不大點時候,誰家撈忙,喚一聲,大姑大姑父不管多忙都會趕著他們家的牛車來,給爺爺擔水種地,給我的爹爹(叔叔)們家?guī)兔Π尾莘N樹;后來大哥二哥大了些可以忙乎生計,便是大姑一家子來幫忙干活的。沒有糾結的情節(jié),甚至讓大姑父大哥二哥幫忙都是應該的。我們借著親戚的名義,不足與外人提起低的可憐的人工成本。大姑一家也大概是習慣了默默無聞,習慣了被需要。
? ? ? 我讀書那些年,爺爺輾轉(zhuǎn)大姑和二姑家,也算是頤養(yǎng)天年。老年的爺爺和我小時候記憶里的像是換了一個人。說話也沒了太多腔調(diào),也不聲色俱厲,歲月不僅僅在老人臉上的皺紋里,還在身影里,在衣著里,在情態(tài)和語言里。感謝我的兩位姑姑和姑姑的家人,讓我多一些時間和那個曾經(jīng)我厭惡懼怕的爺爺相處,看著他的容顏,聽他的言語,與他一起聊我們的老祖宗從哪里來,經(jīng)歷過的山水和波折。某年和爺爺在我家舊房子的炕頭,說起家事,爺爺落淚,我也禁不住哽咽。后來想起那個孤獨的身影,我也是孤獨的。人為什么會流淚,大概是因為眼睛代替了嘴巴所說不出的悲傷……他從煙火市井中來,又回到煙火市井中去,身上有多少金錢和成就都蓋不住的人情味和煙火氣息。
? ? “這兒有餃子肉餡,來你拿上,拿塊肉,肥瘦正好……”“今天放在車里,晚上回城放在你二姑冰箱里,明天回了家也化不了”。大哥把我的返程時間安排都捋一遍。
? ? ?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養(yǎng)老院的老人講,自己是主動來養(yǎng)老院的,因為在家里也是一個人,老伴幾年前去世了,子女們一直在外面搞學業(yè),拼工作,根本沒空陪自己。子女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根本不用父母操心,長大考上大學又有爭取到出國機會,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但是隨著孩子們長大,在家里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本想著工作穩(wěn)定了就有相處的機會了,可是子女們不是常年在國外就是忙著出差。結了婚生了娃,老人只能一年見一次孫子外孫,感慨自己沒有兒孫福,享受不到天倫之樂。有一戶鄰居剛好跟自己家相反,孩子沒啥大出息,中學沒上完就早早出去打工,回來娶了個媳婦開個小店。老人以前都瞧不上,認為年輕人不知道打拼,沒有上進心,實在是不爭氣。可現(xiàn)在鄰家不爭氣的孩子在家里陪著父母,今天買點水果明天捎點肉。一家人在一塊兒沒事吵吵架也覺得幸福。反觀自己,兒子有本事有啥用,自己想找人說話都要打越洋電話,還有時差。“有個沒出息的兒子,是家里父母的福氣”這樣想著確實也對,兒子有出息,父母也不能阻礙他發(fā)展,可是這就意味著少了家人的陪伴。老人感慨,什么名啊利啊,兒子有沒有出息父母都別強求,也別發(fā)愁,有個沒什么本事的兒子,其實是父母的福氣。雖說各有各的好,但是人老了最想要的還是家人的陪伴,一家人在一塊熱熱鬧鬧,健健康康的就是最大的心愿。
? ? ? 幸福就是生活在一起,想見到家人立馬就能見到。人老了就越來越看重親情,所以比起一些身外之物,一些虛名頭,老人更在乎家人子女有沒有在身邊,沒出息也無所謂。
? ? ? ? ? 大姑一家像極了“沒出息”的兒子家――他們淳樸善良,誰家有勞作總第一時間想起,我甚至記不得大哥二哥的大名。大姑一家也見證了我們家族里的起落興旺,是那種事不多,話不多,人不作的典型。大哥和二哥干活,勤快而少語。他們不善于掩藏什么,表情語言表達都是自然流露。相處起來不累。
? ? ? 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向,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生活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冷清,也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被遺忘的我的老家的親戚們,是他們撐起了我記憶中的老家,我們?nèi)松锼^的遠大理想抱負,在他們看來就是老天爺適時的下雨,田地里有個好收成,養(yǎng)的羊多下幾個羊羔,養(yǎng)的豬多生幾個仔,近乎“慘淡”的人生,詮釋著人生本來該有的顏色。這一生能抓在手里的東西并不多,風吹麥浪,拾起時光的花瓣,“當你沒有抵抗世俗(世塵)的功能,你陷入到塵里面了,你就是塵。”
? ? ? 做一個懂知足又不知足的人。從小缺鈣的孩子,長大了的生存自帶免疫力。人生的經(jīng)歷是成功的一部分,一個沒有學歷的人,一樣活的出彩。而這個過程,他(她)所有的經(jīng)歷塑造了心性,那個過程可能是最黑暗最痛苦,但也是最美好的時光。一個人心中有光,眼中才會有炯炯的神采,才可以透過浮華,看到沉靜的美;才會不盲從,而有內(nèi)心定力的強大。
? ? ? 要珍惜身邊那些真摯善良、篤定信仰的可愛之人,他們是你浮囂世界里一束堅定的光。最容易被遺忘,也最容易在某個不經(jīng)意被想起。樸素的不加粉飾,簡單地哪怕粗茶淡飯,卻放松自然。
2020/6-20(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