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幾部電影,一部是《大魚》,是關(guān)于父親的,之前寫過一篇影評『大魚:怎樣的童話,才能撐起父親傳奇的一生?』。還有一部是《大河戀》,對人生的道路、生活的意義、家庭親情等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大河戀
諾曼(Norman,Craig Sheffer飾)和弟弟保羅(Paul,Brad Pitt飾)自小在蒙大拿“大黑腳”河畔長大。父親是個傳統(tǒng)、嚴謹?shù)哪翈煟彩莻€蠅釣高手。他用心教導兒子們釣魚的技藝和做人的道理,在蠅釣中體驗大自然的規(guī)律,以及與大自然的相處之道。
他說,“我們只有吸收了上帝的教導,才能獲得力量與美德。一切美妙的事情,無論是宗教永恒的救贖也好,還是釣魚也好--都是由天恩而來,而天恩是一種藝術(shù),藝術(shù)是很難學到的。”
父親用嚴格的教會“四拍式”釣魚法來教兄弟倆。作為哥哥的諾曼一直遵循在父親的教誨,無論是釣魚,還是讀書及生活。弟弟保羅慢慢不再按照父親教的節(jié)拍去釣魚,他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方法,也過著與父親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一個是海水,一個是火焰
兄弟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諾曼,細膩、溫情、穩(wěn)重內(nèi)斂,而保羅,自由、倔強、狂放不羈。
哥哥諾曼從小就是個標準的乖小孩,一切都不勞父母操心,而弟弟保羅很倔強。例如吃麥片粥,即使父親說“人類吃麥片幾千年,一個八歲男孩不能改變它”,他也不愿屈服,寧愿在桌子邊坐到很晚,父親最后也只得讓步。他不喜歡,所以絕不妥協(xié)。
保羅從小就是愛冒險的人,拖著哥哥一起坐上借來的小船在急流中沖浪,為了釣到那條大魚在水中起起伏伏,還有在賭館中那一觸即發(fā)的氣氛。他的一直是那么的狂野奔放、特立獨行,讓人羨慕的同時,又不免有一絲的擔憂。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里都同時生活著“諾曼”和“保羅”,一個穩(wěn)重保守,一個自由激情。那個自由激情的“保羅”會在與世俗的碰撞中慢慢死去,那個穩(wěn)重保守的“諾曼”則慢慢的長大,開始做一些世俗認為正確的事情。
然后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那個活下來的“諾曼”,會不會想起年少時,“保羅”將船推下水的時候,那雙充滿期待、望向自己的眼睛?那時的我們,還敢不敢脫下外套,勇敢的跳上船?
性格決定命運
無論是學業(yè)上,還是愛情上,兄弟倆的經(jīng)歷都有天壤之別。
諾曼從小遵循父親嚴格的指導,對文學也有濃厚的興趣,最后進入大學深造。讀書、寫作、當教授,這就是傳統(tǒng)所謂的學業(yè)有成吧。他遵守著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也得到了豐碩的回報,但又有些太過謹慎,以至于活的沉悶無趣。
保羅卻生性豪放不羈,他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和大黑腳河,成年后在蒙太拿當了一名新聞記者。酗酒、賭博、當記者,這就是傳統(tǒng)所謂的一事無成吧。他在人群中總是引人注目,卻又魯莽毛躁,直至因賭債糾紛而死于非命。
諾曼的愛情也是有條不紊地循序漸進,他在舞會上認識了女孩杰西,小心翼翼的接近,后來戀愛、求婚、組建家庭。保羅則在他們四人約會上,帶來印第安女孩梅娜西達。在那個時代,印第安人地位還很低下,弟弟的這些舉動給他自己帶來了許多爭議和麻煩。
同時,諾曼也開始漸漸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弟弟已經(jīng)深陷酗酒和賭博的泥潭。但是面對這種情況,全家人卻都不自覺的選擇了沉默,因為他們知道無論說什么,以保羅的性格都不會聽的。而且,一旦這種沉默被打破,親人間的愛、對未來的希望、兄弟間的關(guān)系,這些一直以來全家人小心翼翼的維持的平衡也會被破壞。
保羅開始一步步走向毀滅,而他的父母和兄弟只能站在一旁,眼睜睜的看著他墜落卻又無能為力。保羅的放蕩不羈,最終讓自己和家族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更讓人痛心的是,直到保羅死去,一家人才明白,如此倔強的保羅其實也是需要被理解和渴望被幫助的。
我不會離開蒙大拿的
諾曼是個墨守成規(guī)的人,他遵循讀書、工作、戀愛、結(jié)婚的道路,一步步的在經(jīng)營自己的人生。于是他決定接受大學的聘用,離開蒙大拿,去開始自己的事業(yè)和家庭。
離開之前,最后一次和弟弟釣魚的時候,諾曼對保羅說:“和我們一起去芝加哥吧。那里不過離這兒兩千里。還有許多家報紙,我相信你可以的。”他的語氣里帶著隱隱的憂慮,他似乎覺察到某種東西正在暗地里萌發(fā)。雖然他不知道如何幫助弟弟,但帶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保羅卻專注的釣著魚,然后回頭輕輕的笑了笑“我不會離開蒙大拿的,哥哥”。他快樂的笑著,沒有一絲陰霾。
其實保羅心里是舍不得離開家鄉(xiāng)和這條河吧?他年幼時那個成為“蠅釣高手”的夢想,隨著歲月的流逝是已經(jīng)破滅了,還是愈發(fā)清晰了呢?他沒有對別人傾訴過,只是將這個夢想小心翼翼的埋藏在心底。懷揣著這樣一個不被他人理解的夢,他的內(nèi)心一定是苦澀的吧?
世俗的人們都認為牧師、教授一類的才是值得驕傲和尊重的職業(yè),所以擁有一個“蠅釣高手”的夢想注定是孤獨的。即使他的釣魚技術(shù)再完美,卻仍舊不能幫助他謀得生存。
生活不是藝術(shù)品
當保羅為了一條魚跳進激流里,幾經(jīng)浮沉拎起那條大魚,微笑著站在哥哥相機面前時,你就知道保羅天生就是要做一名漁夫的。那一刻,就像諾曼的獨白:“我的弟弟不是站在布萊克河岸上,他是站在茫茫大地上,不受世間規(guī)則限制,像一件藝術(shù)品。”
是的,保羅是一件藝術(shù)品,他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夢想,但“生活不是藝術(shù)品”,當一個人迷失在夢想中,失去人生方向的時候,夢想反而容易成為自我毀滅的動力。因為這個夢想注定不能被世俗所接受,所以其實保羅活得并不自由,也不快樂。
我腦海里總是會浮現(xiàn)保羅聽到諾曼宣布自己被聘為文學教授時候的目光,那酸楚的表情。那種一個也很優(yōu)秀的人,在得不到旁人的認可的時候,才會流露出的神情。所以,當諾曼邀請他一起去芝加哥時,保羅才會拒絕吧。“我不會離開蒙大拿的”,這話語是如此的堅定,以至一語成讖。
“他被人用托槍打死了。尸體丟在小巷子里。他的手被打斷了,右手。”
他的右手,曾經(jīng)那么漂亮地甩著釣竿,將魚線在空中拋出自由的弧線;他的右手,曾經(jīng)在賭場里端著啤酒,熟練地丟著骰子;他的右手,也曾寫過各種稿子,想必是嬉笑怒罵間又帶著點玩世不恭的;他的右手,不久之前還在河里釣起了一條大魚。
就是這樣一只充滿活力的右手,最后卻被活生生的打斷,他的主人一起被丟在骯臟的巷子里。
每次我想起保羅的死,以及他手里拎著大魚的微笑,我都會想起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一句話:“我總覺得大多數(shù)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愛一個人并不需要理解他
作為哥哥的諾曼,見證了弟弟保羅的高超釣魚技術(shù),見證了他的成長與叛逆,也見證了他的沉淪與死亡,但卻從未能真正理解他。他無法理解,那個笑起來充滿陽光的弟弟,為什么會沉迷于酗酒和賭博。更讓他苦惱的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弟弟。正如片中杰西說的“為什么最需要幫助的人總是拒絕一切幫助”。
人和人之間的理解,遠非如此簡單。好多時候,我們卻只能無奈的看著對方,流露著想要幫忙的愿望。但即使是再親近、再親密的人,也無法走進一個人的內(nèi)心。于是最需要幫助的人拒絕幫助,想幫助的人卻糾結(jié)于幫不上的痛苦和自責中。
保羅死后,諾曼對父親說,“我只知道保羅是個釣魚高手”。但父親卻說,“他不是這樣的,他是完美的。”這句話,足見父親對保羅愛的有多么深沉,因為去愛一個不了解也無法理解的人,需要多么博大的愛啊!
年老的父親,在最后一次講道中說道:“如果我們每一個人,能夠至少有一次,去看一個需要幫助的親友,問他這個問題,‘我們愿意來幫忙,上帝,有什么需要的嗎?'事實卻是,我們很少能幫到自己身邊的親人。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幫什么或者應(yīng)該怎么幫。可能我們付出的并不是他們所需要的,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他拒絕我們的幫忙。那些和我們最親近的人,通常是我們捉摸不透的,但是,我們?nèi)匀豢梢詯鬯覀兛梢匀ト娜獾膼鬯词刮覀儾皇峭耆亓私馑?/b>”
時光的河入海流,終于我們分頭走
年老的諾曼常常獨自在寬闊的大黑河中釣魚,因為河水可以勾起他對保羅以及所有逝去親人的思念。"現(xiàn)在幾乎所有我年輕時候愛過,但不完全了解的人都死了,包括杰西。"
“我常等到傍晚降臨才開始飛釣,在山谷半明的天光中,我的靈魂與記憶、大黑腳河河水的聲響、四拍的節(jié)奏以及期待有魚上鉤的愿望,那所有的一切全都化為一種存在。最后,所有事物都融為一體,成為流動著的大河。”
每個人都會在時光的河流里老去,但我們卻開始慢慢的懂得生活的意義。有那么一條河流,平緩清澈,在記憶里汩汩流淌。而我們終有一天會在河的盡頭相遇,將那些鐫刻在河底巖石上的語言拾起。
就像電影開頭,父親對諾曼說的:“諾曼,你喜歡寫作。有一天你長大后,你可以寫我們家的故事,到時候你才會了解一切事情和原由。”還有年幼時,兄弟倆并肩躺在草地上,天馬行空的談?wù)撟约豪硐氲那嗍[歲月。
2016-2-17 1:48 by Daw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