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在所有時間中,最重要的就是當下;在所有權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長。
《中國人的家教與門風》:“所謂進步,有社會標準,也有心靈標準。有時候,我們欣喜得到了多少,卻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的教育,讓孩子得到了豐富的知識,卻讓他們失去了在人群中快樂的意義。”家庭教育是對倫理的認同,也是對規則的認同,讓孩子從小就找到生命的自覺,一種建立在服從基礎上的自覺。
《給孩子溫柔和堅強》:“一個從小懂得牽掛別人的人,長大后才會被別人牽掛。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一家人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教育。”
《天使也要自己飛》:“教育的終極使命只有四個字——陪伴成長。所有的小孩在來到世界之前,都是天上的天使。他們的翅膀折斷了,落入人間后,心里還懷著天空的夢想,還記著飛翔的模樣。只要成年人的世界不輕易指責他們的魯莽,包容他們的荒唐,鼓勵他們去飛翔,那他們還會做回天使,關鍵是要遇到給天使縫補翅膀的人。”“教育孩子時,道德上要有是非觀,知道對錯,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自由發揮。長大以后,面對真實的社會,如果他心中還有童話的夢想,就會有一種抵御蒼涼的力量,心中有四個太陽比一個太陽溫暖的多。”
《寫給孩子的一封信》:尊重并遵守常識;要學會為自己買單;不要被偽命題綁架。一旦有問題,不要滿世界去問別人的意見,把一個個理由白紙黑字地列出來,你就會得出自己的判斷。無論做什么行業,盡量保持對藝術和科學的信任種熱愛。
《學會愛,更要超越愛》: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能夠真實、坦率地活著,有陽光、健康的心態就好。我從小數理化學得一塌糊涂,這輩子不當會計就完了;我從小就不認路,只要不當出租司機就行了;我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就在學習和工作中揚長避短。如果是無關道德,僅僅關乎個體差異,我想不必太較勁。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快樂,尊重成長。
《懂事以后,滄桑之前》:“人生的低迷是否終究能夠被穿越,取決于你心中的信念是不是一直都存在。年輕時的青澀、荒唐、魯莽,也許都是你為將來儲備的種種財富。不用操之過急,不用妄想超越年齡,強迫自己一定要達到某個目標,不妨就這樣年輕著、迷惑著、勇敢著,該來的一切會來,正如該走的一切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