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 [用戶體驗]
本文轉載自:PMCAFF
市面上關于“非模態反饋”的文章很少,本文作者描述了自身觀點并舉例一些產品實例,來談談什么是非模態反饋,非模態反饋的意義和如何設計非模態反饋。
什么是非模態反饋?
艾倫·庫珀在《about face》第十五章中提到過“富視覺非模態反饋”(rich visual modeless feedback,RVMF)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種非模態反饋方式了。它的“富”在于能夠深入全面的信息,讓人了解一個進程的狀態或者屬性,或者當前應用程序的對象。它的“視覺”是指按習慣方式利用屏幕上的像素(通常是動態的)。它的“非模態”在于信息能及時輕松地顯示出來,即不需要用戶做特殊動作或者轉換模式,就能看到和理解這些反饋。
從淘寶的訂單頁我們可以看出幾個“富視覺非模態反饋”實例:
反饋1:正在進行的交易,框框用淺藍色表示,已完成或關閉的用灰色。反饋2:客服在線與不在線的狀態反饋。反饋3:用icon明確所售商品的性質的反饋。反饋4:當鼠標移至第一個條目時,反饋用戶,還有更多操作(轉發與標記)。反饋5:鼠標移至“備注”icon時,顯示非模態彈窗,告知用戶詳細內容。反饋6:第三個訂單有修改過價格。反饋7:這個訂單是在手機上下單的。
以上通過顏色、圖標及詳細的文字等信息告知用戶某一訂單的所有狀態和屬性。這雖然能夠讓用戶掌控所有訂單情況,但是在視覺讀取上需要耗費用戶很大的能量,并且一些某些反饋需要手動操作才行。因此這種“富視覺非模態反饋”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它更適用于更多的后臺系統中的。
非模態反饋是一種有效的信息提示的表達方式,這種信息的反饋不會影響到用戶正常的操作,更不會打斷用戶的行為,它能夠在關鍵時刻提醒用戶任務的狀態是什么,是完成了還是失敗了還是出錯了甚至是操作提示,這就是非模態反饋。
模態是指界面中只有提醒彈框才具有可交互行為,其他一切都不可操作;非模態不會把提醒做成彈框,可能會處理成List Notification, Toast list等方式來提醒用戶。
非模態反饋的意義?
非模態反饋存在的意義在于,幫助用戶更加有效的完成任務。“有效”包含了提供有用的信息反饋,提高任務的操作效率。
有用的信息反饋:1. 明確告訴用戶任務所處的狀態,讓用戶感受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2. 及時的提醒用戶下一步需要做什么,這一步哪些地方操作有誤。
提高任務的操作效率:1.在不打斷用戶行為操作的前提下提供反饋。2.在用戶“犯錯”之前及時制止,而不是“犯錯”后告訴他。
程序必須假裝用戶始終是正確的,并不意味著用戶實際上總是正確的。用戶出錯可能不是程序的故障,但是程序有責任。而非模態反饋的意義在于審核用戶的操作,然后給出相應的判斷,但不能“自以為是”地糾正用戶的錯誤。
如何設計非模態反饋?
上文中,說到“富視覺非模態反饋”的應用,更多的在于后臺系統中的行為。而“非模態反饋”則是簡單的用戶輸入信息或操作,系統給出相應的答復,在設計這個答復的信息界面時,我們則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以有效的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為目標設計。
上圖左其實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非模態反饋”設計案例,為什么?第一,它需要用戶“提交申請”后才能反饋,并不能在用戶犯錯之前及時制止。第二,這種反饋搶占了視覺信息的中心,而用戶的這種犯錯并不是一個嚴重的不可挽救的行為。第三,這種反饋出現的位置占據了用戶的輸入信息框,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用戶輸入信息的操作。
因此更好的“非模態反饋”是如右圖,在用戶跳過金額或快遞直接輸入單號時,及時的在用戶提交之前反饋用戶那些遺漏的輸入,并以一種更和諧不打斷用戶操作的方式進行。
下面我將列舉一些具體的場景,舉例說明一些“非模態反饋”案例。
一、明確并告知用戶任務狀態
二、及時的操作及特殊情況反饋提醒,包括成功、失敗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