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我經歷過最累的工作,是作一名母親。這真是一件耗殫精竭慮的差事,且持續時間為整個后半生,成果又直接影響時時刻刻的心情。
初為父母的迷茫期,孩子帶來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百天了,鄰居家小幾天的胖小子已達17斤,自家還在13斤徘徊。七個月,樓下小妞乳牙已有六顆,你孩勉強只看到牙根。一周歲,來串門的小妞伶牙俐齒,媽媽爸爸奶奶爺爺叫得人心花怒放,自己孩子依舊只會咿咿呀呀就是不叫媽。我打包票你嘴上不承認心里卻會非常非常不是滋味,你寧愿別人說你也不愿意任何人說孩子一個字,你痛恨別人的比較,又黯然神傷為啥我孩不是別人那樣。
好不容易熬過最辛苦的頭幾年,孩子三歲了。選幼兒園已然露出今后擇校的端倪。省級,市級,重點,私立,不是拼關系就是拼財力,畢竟那好資源相當的有限。換一套學區房的打算,漸漸壓上心頭。四歲,興趣班開始成為重頭戲,舞蹈,繪畫,鋼琴,游泳,輪滑,國學等等,眼見學習正式提上日程。如果誰家孩子表現特別優秀,我保準你那心情,和畢勝男初見會背文章又懂事有禮的蕊蕊,相比之下,自家茜茜簡直不學無術又嬌慣嬌縱,那重重一耳光真想扇到自己臉上。
在不斷比較和追趕“別的孩子”的路上,你疲憊又茫然無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辛苦卻無果。秘密究竟在哪里呢?
看過很多書,聽過很多課,苦苦思索并付諸實踐,兢兢業業在家長學校刻苦深造,終于的終于,發現有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至此才發現,孩子是來拯救父母的,你最不能忍受的孩子的表現,原來是那個最不愿面對、最想隱藏起來的自己。孩子迫使你面對它,解決它,拯救自己,帶好孩子。
于是,一個全世界最溫暖的詞成為一切的解決方案——接納。接納自己,接納孩子,包容情緒,鼓勵進步。一切的出發點,都必須是完全的接納。
通常說起來容易的,都不容易做到。
最近我帶四歲的孩子去學習舞蹈,頭一節課她做的很認真,興趣很濃。但是第二次課,她哭著不學了,怎么說也不上課,老師來叫就哭,整整糾結哭泣了一個半小時。第三次課,還是哭,不學,哭著拉著媽媽的手不放。周圍家長小聲的議論著,老師異樣的眼神看著,你說,我該尷尬呢還是尷尬呢?
雖然尷尬,但最后,我選擇了接納。接納她一切的情緒,不評價,不責怪,不給任何臉色,不讓她感到哭著不上課有任何不妥。我任她哭著,溫柔而堅定的鼓勵著,在周圍家長小聲的議論聲中平靜的抱著抽泣的她,等她情緒穩定些就講道理。最后你猜怎么著?她在后半節課開心的去上課了。很投入,做的很棒。她四歲,已經能夠獨自完成前滾翻了。我告訴她,恭喜你,打敗了一個攔住成長之路的小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