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養成用物理形式將歷史保存下來的習慣之后,人類文明得到了飛躍的進步。今天火箭君想要帶大家回看一下,人類為了記錄和管理重要的信息,都曾用了哪些方法
巖洞石壁畫(40000 BCE)
公元前30000年到公元前45000年間,人類會把外出打獵遇到的動物雕刻在山洞的墻壁上。這些壁畫雖然無法攜帶而且很難整理,但是保存了幾萬年之久。例如:法國的Chauvet-Pont-d'Arc山洞、印尼的Maros山洞、羅馬尼亞的Coliboaia山洞、西班牙的El Castillo山洞等等
石雕(3000 BCE)
公元前3000年開始,人類學會用蘆葦桿在潮濕的粘土上雕刻出更精確的內容。人類還發明了其他工具可以更好的在石頭上雕刻。
卷軸(3000 BCE)
動物皮膚、柱子等材料被做成了卷軸,人類可以在這樣的輕質材料上書寫。這樣,文件便于攜帶也易于管理了許多。埃及原來把幫助亡靈免除厄運,去往來世的咒語刻在石壁上。到了新王國時代,這些咒文改成寫於莎草紙上,作為一種陪葬品,即所的《亡者之書》
璽戒和封?。?000 BCE)
這封是1227年-1241年在位的Pope Gregory IX所使用的封(不好意思,手抖,看到好東西太激動,拍糊了)
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人們開始對文件的使用出現了認證的需求。為了認知標識出文件的身份和唯一性,璽戒和封印開始被使用了起來。
書信冊(1300-1700年)
在14-18世紀,商人、法庭以及很多個人都通過把書信編纂成冊的方式來保存重要記錄。這些信件首先被按照年月順序排序,然后被編寫成冊整理。
鴿子洞柜(1600-1800年)
鴿子洞柜(Pigeon--holed Cabinet)是17世紀-19世紀期間,辦公室用來存儲信件、文件和合同的常用器材。商人、律師、會計、銀行家等等需要文件存貯和文件整理的機構和組織,都會運用這種非常易于存儲和查閱的工具來存儲自己的文檔。
垂直文件柜(1911年至今)
從20世紀開始,這種垂直式的文件柜被發明了出來,配合著文件夾、分割紙的使用,垂直文件柜被證明為一種相當高效存儲、高效查找、而且節約空間的文件管理方案。
微縮膠片(1870年至今)
19世紀末期,人類發明了微縮膠片技術,報紙、照片等大量印刷的資料,都開始通過微縮膠片的形式存儲。最常用的用途就是報紙的存檔了。同時,微縮膠片易于攜帶,可以放到一個鴿子的背上,讓信鴿幫助傳遞信息。
穿孔卡片(1800s-1960年)
當年的給卡片打卡的工作一直被認為是“女性工作”,大多數的打洞操作員都是女性
穿孔卡片是很早的文件信息處理技術,最早用來做人口普查的快速數據統計和輸入使用。之后,這種卡片被廣泛用于數據統計、計算機的數據處理以及計算機程序的輸入和存儲進行使用。但是對于計算機程序來說,打錯一個洞你就呵呵了。
硬盤(1956s-至今)
1956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磁盤存儲器,稱作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硬盤原型。這種存儲管理方式最高級的地方在于,人們終于不需要用磁帶和打卡機這樣的設備去順序讀取文件了。想要獲得哪個信息,磁盤就可以直接移動到那個位置去讀取。
隨機存儲還是無法理解?那……大家玩過《魂斗羅》么?曾經他可不只是FC上的卡帶游戲~
后來,后來的事情火箭君就不說啦,磁盤存儲發展出了軟盤,之后發展出了光盤、固態硬盤等等的高科技,我們對于文件和信息的處理和管理從技術上也已經越來越方便。
現在我們每個人能夠處理的信息量已經大大超過以往,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完成文件管理,火箭君也會陸續介紹新的理念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