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樊登講了《變好的方法》這本書,該書作者給出了六把錘煉性格的鑰匙,這六把鑰匙是什么呢?
第一把鑰匙是勇敢地面對自己。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有的甚至是有缺陷的。我們拒絕回憶過去,因為過去做了一些傻事、錯事、糗事,回憶這些是會讓你感到難堪,感到無能為力,你不想面對……這都是不能正確看待過去的表現。就像小時候,你不小心滑進了河里,被人救上來后,就對水產生了恐懼,多年之后,依然不能輕松面對那段經歷。
勇敢地面對自己,就是要勇敢地面對自己所有的經歷,原諒自己,放下恐懼,勇敢地帶自己走出那片陰影區。
第二把鑰匙是勇于嘗試新事物。
勇于嘗試新事物,能夠幫助我們與時俱進,不至于成為“井底之蛙”“落伍之人”。
比如有的人喜歡嘗試各種新鮮事物,學習毽球,學習游泳,學習開車,學習書法、繪畫,還學習唱歌……有些人則習慣安于現狀,不想改變,更不愿嘗試新事物。如此一比較,就可以看出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他們的潛能能得到充分挖掘,他們的人生會有無數可能,他們的生活會更充實,更精彩。那些不愿嘗試新事物的人,只能在不變的現狀中,乏味地度過一生,這豈不是對生命的最大辜負?!
第三把鑰匙是勇敢面對他人。
“在別人效率低下時,尊重對方,積極地看待他人。你不必寬恕無效的行為,但你可以選擇不去怪罪當事人。”這是作者對勇敢面對他人的表述。也就是在別人做得不好時,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這不就是“對事不對人”的道理嗎?事沒做好,不代表人不好,在面對別人做錯事時,我們要在尊重人的前提下,就事論事,有效幫助對方認識自己的問題就可以了。
第四把鑰匙是學會寬恕。
學會寬恕,寬恕自己,寬恕別人。如果你不寬恕,遭罪的只是你自己的內心而已,所有的心結打開者,也只能是你自己。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說“恕”字是可以終身奉行的道理。
寬容、原諒所有,我們的心才能尋到安寧平和的境界。
第五把鑰匙是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感恩時間,感恩自然,感恩和平,感恩歷史,感恩親人和朋友,感恩生命……
不論今天你快樂與否,都有值得我們去感恩的理由,因為活著就是最充分的理由。
我們可以向自己發起挑戰,連續一百天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情,可以通過寫感恩日志的方式進行哦,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會因此而變得美好起來。
第六把鑰匙是練習冥想和祈禱。
冥想,能夠幫助我們靜下心來,能夠是我們的性格逐漸改變。如果你想嘗試,可以看看《十分鐘冥想》這本書,可以每天抽出五到十分鐘去練習,這是一個靜氣凝神的好方法。
這就是錘煉性格的六把鑰匙,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可以依照以上六個方法行動起來,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