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決定在畢業最后一年重新精讀大學生涯閱讀過的好書,有一個人我一直想寫。我和他之間曾經有過一段親密的關系,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我驚嘆于我們倆在某些方面竟如此的相似,讀他的文字,我心里如流水般舒暢,因為他所表達的很多都是我所想的。于是我近乎瘋狂地拜讀了他所有的散文著作《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以及紀實作品《妞妞》,之前也已經介紹過他的《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重讀大學第九本)。
我一直想找一本他最經典的書跟讀者朋友一起分享,
但是我發現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我覺得他出的每本書里面都有一些經典文章,耐人尋味,其他部分我卻不大滿意。于是這件事便裝在我的心里。直到前幾天,我在圖書館文藝書庫里看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周國平散文》這本書,讀完令我十分滿意,因為書里正是對周國平先生一生所寫的散文進行了精選,篇篇精彩。于是我有了動筆的念頭。
讀周國平先生的散文,能讓你從俗事中解放出來,暫時過一段深刻而超脫的生活。
因為周國平先生是從事哲學研究的,所以他的文字總是那么深刻,那么一針見血。
“未經失戀,不懂愛情;未經失意,不懂人生?!?;
“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對于一個高尚的心來說,莫大的屈辱是嫉妒別人。這種情緒向他暴露了一個他不愿承認的事實——他自卑了?!?/b>
讀他的文字,真是字字璣珠。我相信里面的每句話,每個詞都是經過作者反復思考、認真琢磨的。他曾說:“對于一個作家來說,節省語言是一種美德”。他看見一個多余的字就感覺難受。所以,讀周國平的書,我覺得有兩件東西必備:筆和本。當時在讀他的書時,我專門買了一個筆記本,大段大段地摘抄,越抄越舒服。
至于超脫,這也許要從周國平先生的人生經歷闡發。他的成功來得很晚,1986年他出版了《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正是這本類似學術性的書籍,使他開始走入公眾的視野,原來中國還有一位如此了解尼采的人!然而,此時的他已經41歲了,從北大畢業也已經19年。在這十多年里,他先到湖南軍隊農場勞動了一年半,然后又被分配到廣西省一個偏遠縣城工作。其實他的主要工作還是讀書,小城里生活很單調,工作也十分清閑,于是他花大量時間閱讀來打發寂寞的時光。他就這樣安安靜靜地讀書,默默無聞地從事著手頭的工作,他從未想過自己能夠成功,事實上他也很不成功。然而,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誰不渴望成功?誰愿意輕易承認自己擁有一個失敗的人生?所以,他只能選擇用“超脫”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生活,跟命運和解。
“命運不可改變,可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命運的態度。”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
“浩渺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確是萬劫不復。說到底,誰和誰不都是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淪落人?”
……
翻看著手里這本朱紅色散文書籍,一幅幅周國平先生的插圖迎面而來,一種熟悉親切感猛烈襲來,此刻我已下定決心收藏一本。說實話,碩士期間,我已經很少讀先生的文字了。曾經,在我最迷茫最失落的時候,他的文字給了我極大的精神鼓舞,仿佛一劑精神的“可卡因”。如今,我也走在自己的路上了。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更多的是想與先生道別:感謝您陪伴我走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