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靈子 2017-6-30
目前的心理學,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我有整合意識,有創新意識。
我嘗試整合東西方新時代思想,嘗試把靈魂、神性嵌入現在這個心理結構,
提出完整的精神生命圖,彌補心理學本我,自我,超我結構的欠缺、不足。
如下圖,說明:
這里的靈魂,不是西方基督教的神創造、賦予的。 延續目前中國無神論(沒有人格神)。
我不探討、擱置靈魂是否輪回的爭議。只探討這一世的靈魂,也會擱置一些有爭議的觀點。這也是由于我認為人有限的一生,對事物是不完全可知的緣故。
西方傳統會把意識自我完全等同于靈魂,我認為意識自我還有不同于靈魂的部分,不認同角色自我之類是屬于靈魂的。而把靈魂從意識世界的自我分離出來,而另一部分的自我(圖左)則是心理學本我,超我,自我里的那自我部分,有現實原則,有應付現實的機動性,較強的適應能力,完全是后天發展出來的部分,這個自我也盡量兼顧靈魂的追求,有時服務于靈魂,有時凌架于靈魂。生活中,這個自我容易走向迷失,偏離(靈魂的)初心。
西方影視,肯定夢想追求,在這里屬于靈魂層面。良心屬于靈魂層面。
傳統國學學圣賢的思路,傳統宗教,如心中有佛,有觀音,追隨耶穌,向神祈禱,之類,大多是先發展人的神性子人格,希望"下學而上達",是沒有充分信任每個人可以自行發展到自性作主的潛能,或者,不認同人自身有神性(傳統基督教)。
西方新時代思想,有眾多流派(肯定部分有雜質,我也不探討神通能力),廣泛認同人自身本有神性,而認為自性,神性,佛性,大我,等等,都是同一種東西,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表達。東方的自性發展直覺,智慧,光明的一面,西方新時代,把自性發展出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接納,另一些面向。圖中,是把這些品質的整合到一起。
很多佛教徒念阿彌陀佛,佛在心中。很多基督徒認同神愛自己,信奉慈祥的圣母,遵循耶穌的指引。西方指導靈,守護天使,之類,可以理解為發展內在神性子人格的力量,滋養自己,協助靈魂的提升。
中國的道心是自性層面的,人心是自我層面的。
神性子人格,是內在神性的具象化,具有神性的品質,有光,有覺察力,
無條件的愛,無條件接納、看見真實的自己,有智慧,有靈感,給自己指引。
心理自愈,是內在神性的子人格或者內在神性(自性)在療愈自己吧。
成功的心理咨詢,是發掘來訪者自身的力量幫助自己,自身什么力量?咨詢師以內在神性子人格或內在神性,無條件接納來訪者,陪伴來訪者,做求助者的鏡子,幫助來訪者發展出內在神性子人格,或者神性來療愈自己,而達到心理咨詢的良好效果吧。
把靈魂,神性融入西方原本的心理結構,可以更好地讓神性,靈魂在生活在場,發揮神性,靈魂的作用,協助靈魂從自我層面提升走向神性,發展完整的精神生命,促進中國人素質的提升。也拓展心理學的研究。
這是初步的探討,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希望為人類精神危機的出路盡一份力量,
希望與有興趣的朋友,集思廣益,更進一層樓,
----------------------------
2017-7-6
西方心理學認為人格有本我,自我,超我的結構。本我遵循快樂原則。
中國古代儒家就提出人生而有惻隱之心,這個有時產生道德行為,看上去高尚行為。這不算遵循快樂原則吧。
王陽明致良知,沖破各種框框的應該、不能,也就是沖破超我道德的框框,
不在乎別人看法而行事,被當時一些人認為是狂者。
這也是本我(良知可以說靈魂的這部分吧)沖破超我,自我的限制,成為不尋常的人
------歡迎留言,參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