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鋼琴課結束,老師給了兩張我手寫的琴譜——《鈴兒響叮當》。她說:“快過節了,我給小朋友們布置的都是這個作業,你也練練這個吧!我特地給你改了一些和旋,比兒童版的難一些。加油喔!”
我看著兩頁整整齊齊的手寫音符,突然有些感動。
說實話,一直以來,我對圣誕節都沒有太大的感覺。來到魔都以后,圣誕氣氛濃了很多。孩子們會提前很多天歡天喜地的布置教室,學校里也會在當天準備全校的自助大餐。然而每一年到了年底這個時候,我全部的心思都已經在過年回家倒計時。
前不久刷完《請回答1988》,看過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里面有一個小配角的光芒一度蓋過了男主女主。那就是善宇的小妹妹——珍珠。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臺詞的小演員,就像粉絲收割機一樣俘虜了一群叔叔阿姨哥哥姐姐。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劇情,是珍珠無意中被寶拉姐姐提醒:世界上根本沒有圣誕老人,都是媽媽騙你的。從此小孩子內心簡單的世界觀崩塌,不再相信圣誕老人的存在。
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圣誕老人,真的有這么重要嗎?
這段劇情讓我突然想起那個我曾經生活過的南方小鎮。有一年圣誕節,葉子興沖沖的拉著我去寄信,是她的女兒寫給圣誕老人的信。原來,那年鎮里的社區服務志愿者組織全鎮的小朋友們給圣誕老人寫信,寫出自己的圣誕愿望放進社區信箱,圣誕老人就會在平安夜來滿足你的愿望。收到信以后,志愿者們會用一定的經費去盡量滿足孩子們小小的愿望,如果滿足不了,也會將這些愿望反饋給家長。
那年,葉子的女兒讀小學三年級。我問她,孩子已經9歲了,還會相信圣誕老人半夜送禮物這種事嗎?她說,就是因為她快要長大了,所以才希望能在她長大之前保護這份童心。
看到信封上稚嫩的筆跡和五顏六色的簡筆畫,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這個看似普通的活動背后所隱藏著的巨大美好。
相信,這件小事,對于孩子來說很重要。
因為,越長大,我們愿意相信的東西就越少。
一轉眼,踏上講臺六年了,認識了很多各種各樣,性格各異的孩子。最讓我感到束手無策的從來不是那些學習習慣糟糕,成績暫時落后的孩子,也不是那些翻墻逃課,打架斗毆的孩子。而是那些過于早熟過于淡定的孩子。
過于早熟和成熟穩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為一些特殊的成長背景,有些孩子對身邊的人和事總是帶有一種嗤之以鼻的態度,無論在什么境況里,總是表現的冷冰冰硬邦邦。對生活里的一切沒有興趣,沒有熱情,不相信愛,不相信美好,不容易開心,不容易難過,不容易被感動,也不容易被點燃。因為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我會盡自己所能的去幫助他們變得更柔軟更陽光,更像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樣子。
但作為一個只能陪伴他們走過一小段人生的老師,我發現自己永遠沒有辦法讓他們找回那一份對生活天然的熱愛和珍貴的童心。
我一直都相信那些笑容單純,陽光熱情的孩子無論能不能考的上名牌大學,無論能不能收獲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們最終一定會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這樣的孩子傳遞出的能量,散發出的魅力,總是會讓身邊的人感到溫暖和希望。有他們在的地方,似乎天永遠都是藍的。
當然,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需要更成熟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清晰的辨別是非真假。對世界,對人生,我們都應該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然而,那些在稚嫩的年紀里沒有被破壞的童心,在你成年之后也不會離你而去,它會在你的漫長的生命里,演變成你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演變成你探索夢想的勇氣,成為永葆青春的最大秘笈。
又一個圣誕節要到了,當我在琴鍵上按下《鈴兒響叮當》的旋律,平淡的生活似乎一下子也變得輕快起來。
謝謝和我同齡的鋼琴老師。 這大概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圣誕禮物。
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呵護世間所有的童心。
(Ms Bean,
來自南方的北方姑娘,
努力蛻變,溫暖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