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彤
2016年寫了兩部小說:一部是《中學那七年》發(fā)于榕樹下。另一部是《那些說不出的愛與痛》發(fā)于天涯文學。
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讀者多是我的好同學,好朋友。點擊量偏低,當然是打擊。因為我費盡心思,歷經精神,情感以及身體的折磨,花了一年多的心血,業(yè)余時間,幾乎全部投入,仍然收成可憐。
代價是有的:沒有精力控制體重,打扮自己,更沒照顧孩子。為孩子投入的時間很少,而且對孩子不耐煩到極點。為此,這一年,我也經常自責。心里都明白,卻身心不由己。告訴自己,有得必有失。但是這得卻未必,失卻是肯定的了。
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最可愛的年紀,我卻投入在枯燥又勞而無功的寫作里。
多數人不贊同這項職業(yè)。這一年,我的本職工作是5%的話,寫作就是我的95%。其他的孩子,老公,其他一切壓縮為零。比如,我們參加任何同學聚會。家庭聚會也只一兩次。只帶孩子,出去游玩了一次。
因此,兩部作品,勉強完工后的這四五個月,我精神上一直處于,嚴重自我懷疑的狀態(tài)。
當然,唯一的收獲是減了10斤,做回正常的自己,返回歷史體重最低峰。
但是,僅此而已。我并不滿意。因為,我還是原來的大胃王,并不能真正控制食量,以及耐心的少吃多餐,還是懶惰。盡管很多人都眼紅了,說話酸溜溜的,但是遠遠不是我的愿望。我減肥不僅僅為減肥,而是鍛煉意志力,提高自控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性。
期間,有過反復。有一兩月,我發(fā)現我的胃也可以那么小。就是少吃多餐比較麻煩,肚子一會就餓了。結果,沒堅持多久,慢慢又恢復了食量,只不過,比以前是少了。這幾天,又有點忍不住了。不該,還得控制。不能控制體重的人,如何控制人生?
辦了健身卡,目的是保持每天的運動量。這段時間雖然沒再瘦,但是我的身體結實了,不再松垮,充滿了彈性。這一點,我比較欣慰。胸雖然小了一個號,但是依然大,依舊是我的煩惱。穿衣還是緊繃。估計,再瘦十斤能好些。
關于節(jié)食和瘦身,我對自己說。就當是修行,雖然不能親去寺廟做尼姑,但是心要靜下來,就當去了。要做到,身在紅塵,心不在。要冷靜理智地過日子。做對自己好的,對孩子好的,對婚姻好的。
看淡情,看淡愛情。這個年紀,雖然沒有四十不惑,但是可以做到放下。那些得不到的,此生都無法擁有的,少想。想了也沒用,反而徒增煩惱。
不是青春期,不再是自尋煩惱的年紀,可以做到不尋煩惱了。中年人有中年人的快樂。有了孩子,多了快樂的源泉。我們也可以看看自己是怎么長大的,如何失敗的,當然,可以引導孩子規(guī)避某些暗礁。
我們雖然不是俊男美女,沒有情深似海,但是照樣可以過凡俗的好日子。我們有了孩子。孩子的人生,我們終歸要負責。即使我們把自己的人生搞得再糟。生了就好好教養(yǎng),否則就別戲弄下一代的人生。
即使,此生不能了卻青云志,不能心滿意足地與理想之人情投意合地過一輩子,也可以清清淡淡,瀟灑快樂地走完一生。
叫孩子做一輩子快樂的人,叫她去她想去的地方,努力爭取想要的就足夠。這也許是一個已婚女子最幸福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