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文的樣子 第十二課 寫作的隱喻
寫作的時候,為了獲得心流,我有時會放一部自己喜歡的日語電影,比如《海街日記》,邊寫邊掃一眼,就能保持愉悅感。然而,這一招并不總是奏效,寫作有時是一種焦灼。
連張愛玲這樣高產的作家論到寫作,都說:
這幾天總寫不出,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
怎樣克服?這就需要用到隱喻。隱喻是我們理解事物本質的基礎。寫作的隱喻有兩種:一種是“水龍頭的隱喻”,另一種是“水庫的隱喻”。
一、水龍頭的隱喻
關于寫作,有一種慣常的隱喻:那就是自來水龍頭的隱喻。
這種隱喻認為,寫作就像擰開自來水龍頭一樣,只要寫,水就能嘩嘩地流出來。
很多寫作理論,寫作書籍,寫作理論,都是基于“水龍頭的隱喻”。
從2017年新年伊始一直到3月底,我賴以寫作的基礎,用的都是這種隱喻。
當時,我提出一種觀點:進入寫作狀態的唯一辦法就是寫作。
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沒有調整到寫作的最佳狀態,這時我不能等待好狀態自己來臨,而是采取果斷手段,拿出我的終極武器,一個變態的寫作app:Flowstate。
Flowstate是個非常變態的軟件。它只干一件事,如果5秒鐘沒有敲鍵盤,所打的每一個字都會消失。這好比一個人跑步跑不快,就惹怒了一條不拴鏈子的藏獒。
使用這個軟件,確實解決了寫不出來的問題,但是馬上又產生了新的問題:
- 長期被狗攆,腎受不了。
- 長期被狗攆,質量顧不了。
- 長期被狗攆,難免被狗咬。
在嘗試使用番茄鐘失敗之后,我找到了寫作的另一個隱喻:水庫的隱喻
二、水庫的隱喻
- 寫作絕不是像擰開自來水龍頭一樣嘩嘩流水,寫作是從水庫里引水,這就需要蓄水。
- 構思的過程,也是寫作的一部分。思考、斷片、茫然無助、散步、換腦筋、都是寫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不是偷懶,而是給水庫蓄水。
- 關鍵是寫,不建議從開頭開始寫,可以從中間、從結尾、從自己最有感覺的部分開始寫,只要有了白紙黑字,這事就好辦了。但是不要帶著懲罰的隱喻(番茄鐘,Flowstate)寫,要給自己留足蓄水的時間。
- 有一個好的文章標題太重要了,它用最少的詞傳遞最大的信息,所以要好好選擇。在未定之前,可以暫時用別人的標題。但是一定要找到與你文本最貼合的標題。
- 寫作要盡快進入心流(flow)狀態。寫作是一種療法,是可以治病的,它本身不應該成為新的病癥。
- 寫作要有規律地進行,固定時間寫,固定時間收筆。
- 修改是必然的,所以不要指望第一遍就寫好。修改是一個無止境的工程。和合技在這里派上用場。
- Deadline并不都是快的,有時也會是一個好東西,要根據別人給出的deadline制定一個比它早幾天的自己的deadline,要讓deadline變成lifeline.
- 寫作是人類最難的工作之一,對誰來說都不容易,拖延一些也無妨,要用好水庫的隱喻,不自滿,也不自棄,對自己,對寫作有個清醒的認識。
- 想提高就得多練習,每天拿出0.5-10小時,進行寫作練習,豐儉由人。
我不敢說已經找對了隱喻,但是至少水庫的隱喻比水龍頭隱喻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