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系,本質上是人際關系的一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建造好這樣一段良好的家庭關系,培養好孩子的好性格和好習慣,需要在我們家庭中的情感賬戶中不斷“充值”。
一對一的人際關系
一對一的人際關系更加需要人格修養,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彼此關系是最近的,我不說,你也應該自然而然的理解我。一旦對方沒有完全滿足你的期待,就會在這樣的親密關系中出一些問題。
比如你逐漸長大的孩子之間的關系,他覺得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對你“唯命是從”了,他想要開創自己的天地,他有了新的看待世界的視野,甚至你們會有一些所謂的代溝…于是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種麻煩和負擔呢?
你會選擇把他送去小飯桌,送去學校住校,或是直接丟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么?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學習在沖突當中轉化,問題的背面就是機會,聯絡感情的機會。
注意細節,做出小小的友善行為
剛打完球回來滿頭大汗的孩子,為他遞上一杯涼果汁;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問問他,今天在學校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和同學老師相處的如何?不開心?怎么了,和媽媽聊聊?開心啊,愿不愿意讓我也分享一下呢?
跟孩子交流的時間不一定是很占用你大塊的時間的,吃早飯的時候可以,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也可以。要注意的一點是,交流的目的是引導,如果孩子有些識別善惡,偷懶。占小便宜這類念頭或是其他一些不好的苗頭,父母一定要及時的給予糾正…
也就是說,父母要保持靈里的敏銳度,孩子們對于這個世界的包容度很高,對很多事并沒有很準確的辨別能力,這都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疏導和教育。
善于傾聽
絕大多數人是不愿意傾聽的,訴說關于自己的事往往比較擅長。傾聽,意味著重視他說的,重視他所重視的。
我們重視的和一個6歲孩子重視的當然不是一樣的。也許你正在努力的拼這個月的業績,你在為你手頭的項目投入著準備工作,你正在準備你的會議ppt,你很忙,哪里有空搭理一個孩子去看他引以為傲(其實不太像樣)的“大作”呢?
童言無忌,孩子們的話語要予以重視,注意他說的細節,他的心思,不是想當然的扣帽子給他。我們需要去教育,偶爾也需要稍稍予以責備,這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建立在你真的用心聽了他的話,并且你知道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孩子們的心思很純,不會空穴來風的。
信守承諾
這里有一點很關鍵的技能,管理好孩子們的預期。讓他們對自己的期待保持在一個可取的范圍之內,不要特別的高,也不能太高。
我們很喜歡對孩子好,我們也承諾要這周六帶孩子去他一直以來很想要的去的游樂園;我們承諾要在孩子的頒獎典禮上現身;我們承諾一定是爸爸媽媽給你去開家長會…可是無奈工作臨時總有事,不然就是有一些無法預料的突發情況,沒辦法…請孩子理解爸爸媽媽,并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實在太忙沒有時間…
還是那句話,在幼小的孩子們心中,爸爸媽媽是他最重要的人,是最信賴的形象,如果父母一再食言,對于孩子們構建正常的世界觀是不利的,我最親近的人都不可以完全的信任,其他人那就更別提了….他們長大了很難再去相信別人….也會給別人開很多的空頭支票,承諾對他們來說很容易,只是動一動嘴而已,做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不正確),因為這是父母用行動教給他們的處事方法….
有辦法么?有!
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
當時有十足把握的事情,考慮片刻再予以承諾~
如果承諾了,請盡全力做到~
同樣的,也教導我們的孩子們,答應爸爸媽媽的事,就要說到做到~因為這是獲取信任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