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獨木舟的《我亦飄零久》,雖然還無法像她或者三毛一樣,帶著相機,帶著青春,帶著自由跟傷痛去走遍萬水千山,但依然阻擋不了對她們的文字,她們的經歷,的喜愛……
書中,“對于那些僅僅只是擦肩而過的人,浮光掠影的事,尚能在生命中占據一個或大或小的角落,何況是曾經相伴走過一程的人”。
獨木舟去到過好多地方,我的大學也正在努力(哈哈),就給它們定個坐標吧~
長沙
星城長沙,有山有水有橘洲
或許就是這樣,“每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使命的,都有它的悲與喜,辛勞與成就,缺失與收獲”。
自己本就是湖南人,但卻記得曾經跟朋友說過,“如果不是在長沙上學,估計都不大可能來到長沙”。但不管怎么說,我應該是帶著使命來到了這里,家族使命——考上大學,成為家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在我所了解的范圍內,似乎許多同齡的朋友也是背負著這樣的使命。
悲與喜:悲應該是爸媽口中出現過的“我們一家人這下就分散了”,本是18年長居小城里;喜的是來到長沙確實見識到了以前從未見過、聽過的人或做過的事。
辛勞與成就:論辛勞只能是父母,到現在我還會跟朋友說笑聊到高三本應是沉迷學習日漸消瘦的,結果胖了,是母親擔心高三后半段營養跟不上要給我送飯;成就的話,也只有讓他們知道我被錄取的時候那個開心笑容了吧?
缺失與收獲:在大學的這段時間里,見到了更多比我們很多人都要艱難的小朋友,我想自己也沒什么缺失了吧,我們幸福多了;收獲可就數不清道不明了,濃濃的親情跟友情,全在我心中。
武漢
獨木舟說過她曾經從火爐 長沙 坐火車到另一個火爐——武漢
在這座城市,似乎有太多我的“第一次”。
第一次乘坐火車(是凌晨2.50的Z335吧),第一次坐地鐵(當時長沙就2號線),第一次坐輪渡(跨長江),第一次去人擠人的小吃街,第一次覺得自己的學校是個假大學(武漢的大學占地面積真大)……
第二次到武漢,也是收獲滿滿的一次,有太多能讓你說“余生請多指教”的人~他們可愛,熱情,不是家人勝似家人。穿著一樣的服裝,大多有著一樣的身份,從四海八荒匯聚而來,我們就是約好的,一旦相逢,便如干柴遇上烈火,如酒逢知己飲,如魚在水中歡。
而現在,我上次跟朋友說“感覺我在武漢建立了一個聚會的支部”,因為各種莫名其妙不知緣由的緣分就認識了太多的朋友,于是同樣的人越來越多。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而我們每到一處便可一呼百應,豈不快哉?
我們可以去看武大三月份盛放的櫻花,可以去欣賞武漢長江大橋的夜景,可以跟我去武漢的街頭走一走~嗚喔嗚喔~
北京
這是我現在去到過最北的地方了~
人們口中的魔都,大家眼中的大城市,對于曾經的我們具有著極大的誘惑力,當然也直到現在。就像原來火過的一句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們對于未知的時間、地點、空間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還記得上次我的“進城記”嗎?
一早到達北京,出去火車站就感受到了北方的差別以及熱烈歡迎,當天是個晴天,霧霾也收斂了一點。所以,你能想象一個從長沙,一個從武漢到達北京的兩個人騎著小黃車逛北京的學校嗎?
見到了北大的西大門并傻乎乎的站在下面拍了照片,見到了湖面一半是冰的未名湖及旁邊的博雅塔,見到了不一樣的北京公交,見到了一年多之前在武漢認識的學姐,見到了高中唯一一個往北方走的室友……
當時室友見到我,似乎超級激動,然后說了一句:“我終于見到一個能說家鄉話的人了,還是家鄉話親切”……
這座城,同時也是一個支部啦!還有好多人沒見,好多地方沒去,但一切都會有的,哈哈哈。正如村上春樹所說,“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你要去過你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我們并不止生活在一個城市里,哪里有愛便是吾鄉~
北京,我們下次見~
還是回到題目吧,何以歸于平常
很久之前看到的一段話:
“一生一夢里,一世一回曲
人問曰:歲月變遷,又有幾人與你我同行
君曰:只是遇見,便是幸運”
這幾天事情一直很多,但卻在間隙中停下來想,心里又歸于平常。
人的一生中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有人能與你同行,那不就是很幸運的事情嗎?就像這句話:愿你歲月無波瀾,敬我余生不悲歡
今晚上選修課似乎找到了一個可以安靜看書的時間,戴上耳機世界便與我無關,一手翻書一手執筆,之后對書中的那些特有感觸。
想起人生無常,想起不知再見是何時
我真希望能夠在那座古城里找到你兒時住過的舊房子,讓我把耳朵貼在門上,隔著山河歲月,隔著你我之間無法逾越的人生懸殊,閱歷深淺,聽一聽還是一個孩子時的你的笑聲
你會不會知道以上這些,全是寫給你的。”